等紅燈時,有的私家車不耐煩,躥到了BRT車道里
鄭州公交無法優先,專家認為,根本原因是路權分配不合理。對此,專家建議,首先要打破機動車路權均分觀念,從人車道路比的角度,科學合理重新劃分路權。
說法
A
公交快了,才能釋放更多路權
“市民出門坐公交,首要考慮快捷,而沒有路權就沒有快捷。”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者付逸飛說,公共交通如果能被打造成最便捷的出行方式,就能具有更強的吸引力,讓一部分不坐公交的人去坐公交,釋放更多的路權。
付逸飛認為,等不及、上不去、太擠、太慢等因素,導致有車一族放棄了公交出行,從而占據了更多路權。
“大家需要一個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統,但由于公交車運行效率現在上不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交通擁堵。”付逸飛說。
矛盾
B
路權太少,公交快不起來
圍繞路權之爭,有市民認為,公交車體積龐大, 占據兩個車道,其他車輛很難通行,這種現象在鄭州街頭天天上演。
但鄭州市民高先生說,一臺12米長的公交車,高峰時擠80人沒問題。如果這80人都開小汽車,按4人一臺算,需要20臺,按每臺占4米道路算,要占據80米。
而目前,鄭州市快速公交主線車輛全部是18米的通道車,高峰時段,每輛車可以拉130~140人,與小汽車相比,它們節省的道路資源更多。
高先生表示,其實公交車拉人多、小汽車拉人少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可就是決策部門不愿承認,不敢動開車人的利益。
“僅靠修路,而不是讓各種公共交通方式協調發展,治堵永遠都無法實現。”高先生稱,“無數城市的發展經驗表明,限制小車發展,科學統籌發展公共交通才是解堵的重要手段。”
建議
C
打破均分觀念,重新分配路權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史璞表示,路權平等是指公交、其他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有平等的道路通行權利。但現實情況是,鄭州在道路規劃和管理上,保障的只是機動車表面上的平等路權,忽略了公交車和社會車輛關于人車道路比之間的不平衡問題。
在他看來,鄭州交通出現這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路權平等沒做好。
“公交優先,并不意味著只發展公共交通,主要指在路權的維護上要優先。”史璞說,而真正實現路權平等,首先要打破機動車路權均分觀念,從人車道路比的角度科學合理重新劃分路權。
(河南商報記者 李江瑞 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里/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