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蔣宇飛)驅車走在鄭州航空港區的四港聯動大道上,道路兩側50米的區域內成了一個繁忙的大工地,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除了富士康二期廠房的建設、四港聯動大道生態廊道綠化工程,道路兩旁一個個樓盤的開發也正在緊張進行中,不少項目的地塊已被高大的圍墻圍了起來。
3月29日,記者來到了鄭州航空港區,切身感受著這座空港新城正在發生的變化。
外地人的航空港區“淘金”
30歲的趙國慶來自于商丘,在富士康打工有一年時間,后來為了方便照顧家人,自己在鄭州航空港區開了一家小超市做起了老板,當問及他為何會在離家幾百里的航空港區創業時,他直言,發展前景好。
“這里原來是一個叫口張的小村子,兩年前還是一片荒地,周圍啥都沒有,后來富士康來了,帶來了十幾萬人,這邊才興旺起來。村北邊就是富士康的工人宿舍,每天一到下班的點,這邊都是人,只要有人我的生意就好做。”
趙國慶的小超市距離富士康員工小區棗園社區約有一公里,在這一公里的路邊遍布超市、飯店、賓館和一些娛樂場所,每到下午的下班高峰期,是鄭州航空港區內最熱鬧的時候,來往接送員工的大巴在寬闊的馬路上穿梭,也是商鋪一天當中生意最好的時候。
像趙國慶這樣的外地人,已經越來越多地來到鄭州航空港區“淘金”。
李紅斌是駐馬店人,他自稱什么生意都做過,去年才來到鄭州航空港區接手一家賓館。
“在這條街上賣小吃的、開賓館外地人還真不少,大家其實都能看到這里的機遇,主要是富士康和新鄭機場在這邊,所以吸引了好多人來這里,有打工的也有創業的?!崩罴t斌邊招呼客人邊對記者說。
而今,在鄭州航空港區,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三五年之后,你再來這里,再來看看這里的發展變化,肯定不想再走?!?/p>
當地人生產方式的變遷
鄭州航空港區的大規模建設也讓當地人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變遷。
馬保平今年41歲,是店張村的村民。在富士康來之前,包括她在內的多數村民都是以種地為生。土地被征用之后,她在一家小飯店里打工,除了這些收入之外,房租也是她的另一收入來源。
“富士康帶來了十幾萬人,除了進入工廠打工的,還有好多來是來這里找活的,有些一時找不到工作的都會在港區這里住上一段時間,我們村離富士康廠區最近,所以好多人在我們這兒租房住?!?/p>
馬保平說,當地人大多都會到工廠里打工。“我們這兒工廠多著呢,富士康不收超過35歲的,但是還有白象方便面、好想你棗業等多家食品加工企業需要人,村里去那兒打工的也不在少數?!?/p>
而今,店張村已納入鄭州航空港區鄭港辦事處管理。據該處工作人員介紹,伴隨著富士康等大型企業的入駐,當地人的收入來源不再單純依靠糧食收入,在產城融合過程中,年輕人大部分轉變為產業工人,另外一部分人則在周邊做一些小生意,在收入上要比原來富裕,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
城鎮化建設突飛猛進
位于鄭州航空港區北側的寺東孫村有200多戶農民,現在都已經住進了政府統一規劃的套房,社區內基礎設施完善,建有配套的學校、醫院、超市和娛樂設施,居住條件得到顯著提高。
數據顯示,2012年鄭州航空港區完成22.4平方公里的起步區規劃,啟動了3平方公里核心區規劃建設,而接下來將利用2年的時間,投資222億元,完成全區42個村7.6萬農民的合村并城工作,實現現有托管區域全域城市化。
城鎮化的開展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大大便利了城市管理。
鄭港辦事處辦公室主任高光輝說,他2010年剛來航空港區工作時,門口根本吃不到飯,現在的保稅南路當時也只是一條土路,每到下雨天出門都是一腿泥。
兩年的時間里,鄭州航空港區一共規劃了16條道路?!澳壳?,鄭港一街、鄭港二街、鄭港四路、鄭港五路、中原路拓寬、振興路北延均已開工建設?!备吖廨x介紹說,“在環境衛生方面,辦事處也下了大力氣,比如說為了解決新建小區生活垃圾暴露存放的難題,我們加大垃圾清運力度,每天清掃垃圾達到15噸,做到垃圾日產日清,不遺留、不積存。
在高光輝的記憶中,以前各個村子都是小街小巷,管理不到位,很混亂,到處都是露天垃圾。”
根據航空港區管委會的規劃,2013年,將投資161億元,建成408萬平方米16個安置區項目,安置32個行政村5.6萬農民,同時解決23.2萬富士康員工居住問題。到2014年底完成全部合村并城工作,實現農民居住環境、公共服務、就業結構、消費方式的“四個城市化”目標。
伴隨著安居工程的相繼開工,以及電力、熱力、天然氣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醫院、學校、購物中心等公共設施建設全面啟動,以及在此居住和工作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宜居、充滿活力的航空港區將真正崛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