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家媒體南水北調中線“生命運河探源”之旅

                2013-01-05 06:52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平頂山西鐵路暗渠施工現場

                  根脈:“故鄉是皇天,故鄉是親娘”

                  “跪在祖宗的墳頭前,兩眼淚汪汪 抓一把墳上的土喲, 緊捂在胸膛”——《別故鄉》

                  移民遷安工作號稱“天下第一難”,移民之難,難在中國人安土重遷,“寧要故鄉一撮土,不要外地萬兩金”;移民之難,難在對接難、建房難、搬遷難、發展難、融入難、穩定難等問題上。

                  然而,為了國家利益,為了一泓清水送京津,16.5萬南陽庫區移民最終選擇了拋家舍業。

                  這次南水北調的實施移民遷安,用2010年10月8日下午,李克強副總理在淅川縣厚坡鎮陳莊移民新村與農民們交談的說法是:“黨和政府就是要確保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快發展、早致富!”

                  黨中央、國務院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充分考慮到庫區實際情況,對實物的登記補償標準高,補助金額高,補償范圍廣,從征地、實物財產補償到沒有實物財產的‘三無’移民,都有具體補償辦法,使特困戶移到遷入地后,基本和其他群眾處于一條起跑線。更有效解決了庫區移民的生產生活——出行、上學、就醫、發展等諸多問題,各級惠民政策相繼出臺,規劃到位、建設到位、補償到位,移民安置起點高、補償標準高,發展有了堅實基礎。

                  12月23日上午,記者一行來到平頂山郟縣白廟鄉的淅川縣移民聚集地——郟縣馬灣新村——“馬灣”還保留著在淅川的村名,見證了移民們的幸福生活:難得的冬日暖陽下,孩子們在村廣場的健身器材和籃球架下翻飛奔跑,老人們在新居前扎堆兒嘮嗑曬暖,媳婦大嫂們聚伙聊著丈夫孩子。

                  記者走近抱著女兒的村婦陳永波:“你在這里過得慣嗎?”

                  “俺盛灣的丹江水甜,曬黑后洗兩三個月臉就白了,回娘家俺娘都看不出來我啦!”——這女子一口普通話令人驚異。

                  細問才知道,小名“陳六”的陳永波從林州嫁到淅川,又移民到郟縣,自己跟著“小廣播”學說普通話——“這是為了方便跟外面的人交流嘛”,她的意識真現代。

                  大家問她究竟哪里最好?她看著懷里的女兒笑答:“原來山青水秀,現在房新地平,各有各的好!這里有太陽能、沖水馬桶,天天能洗澡,客臥干凈,過得不比城里差。”

                  說話間,圍上來一群姑娘小子,她們是村小學6年級生閆味、閆小靜、閆叢笑、楊靜。

                  “轉過臉、伸出小手讓我看看凍了沒有?”記者抱著小丫頭們的腦袋逐個檢查——頭發柔順閃光,沒有以前農村女孩頭上令人發麻的虱子蟣子。捧著小手挨個看去,紅潤柔軟,沒有凍傷——“俺教室都有電暖爐,可暖和,不冷!”女娃們爭相炫道。

                  “今年暑假俺回淅川,沒有移民出來的同學可羨慕俺哩。俺都有電腦,會聊QQ了。她們用上的還不多!”閆小靜給記者留下了她的QQ號:1360926178。

                  閆叢笑的爺爺閆同智則小跑著給記者拿來了自己“創作于2011年12月6日”的“大調曲”——《和諧搬遷贊》“丹江奔騰水有源,汝河長流水清甜。淅川郟縣一家親,一脈相承一線牽……小戲《這邊風光獨好——看馬灣移民新村》劇本。

                  兩年間,郟縣圓滿完成了接收淅川移民388戶1672人的搬遷安置任務。

                  

                責編:劉占英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道,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