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男孩8歲喪父9歲失母 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8歲喪父,9歲失母,守著三間破舊的瓦房和一間低矮的黑窯洞,范一浩和年近八旬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已經度過了3年多的艱難日子。苦難絲毫沒有抹掉范一浩臉上天真無邪的笑容,他被登封網友稱作“微笑男孩”。
●爸爸臨死前緊握他的小手
今年11歲的范一浩家住登封市唐莊鄉磨溝村,距離登封市區20多公里。
2009年10月,范一浩剛滿8歲,爸爸范紅杰遭遇車禍,爺爺和奶奶帶著范一浩到醫院看望爸爸,“最后一次爸爸看見我走到他跟前,他伸出手狠狠地抓著我的手,把我的手抓得很疼。”就是在那一瞬間,范一浩好像明白了爸爸是對他放心不下,死都牽掛,還有媽媽和年邁的爺爺奶奶。
他對著爸爸笑了笑,他看到了爸爸眼里閃爍的淚光。幾天后,爸爸去世了。為父送終那天,沒人看見范一浩掉一滴眼淚。
●想念媽媽卻從不恨媽媽
唐莊鄉是登封市的貧困鄉,磨溝村又是唐莊鄉的貧困村,范一浩的家至今住的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蓋的三間磚瓦房,還有一間低矮的窯洞,房間里陰暗模糊,白天都要開著燈。
范一浩的爸爸范紅杰弟兄5人,三個招贅他鄉,一個腦子遲鈍,常年在外打工,已經年逾五旬。范紅杰在家年齡最小,突遇車禍身亡,家里無疑塌了天。范一浩9歲時,媽媽任某突然不辭而別,杳無音信。看不到媽媽的影子,以后每天放學,范一浩總是習慣跑到山坡上,一邊撿柴,一邊等媽媽回家。
“我很想媽媽,可是我不恨媽媽。”范一浩說,“我想等我長大了,媽媽一定會回來的。”
每天早晨,范一浩就早早起床。匆匆洗過臉后,給雞圈撒幾把飼料,然后背上書包去上學。范一浩上學的地方叫楊莊小學,距離磨溝村3公里。上三年級后,爺爺和奶奶把他寄宿在了學校,一個月差不多花費200塊錢。爺爺和奶奶說孩子飯量較大,根本吃不飽,一直都是省著。
●長大后要養活爺爺奶奶
鄉親們說,從沒見范一浩哭過。在學校,范一浩的學習成績屬于中上等,和同學們相處得很好。“這孩子早晚都是微笑著,充滿朝氣。”一名任課教師評價范一浩。范一浩的周末,除了抓緊寫作業外,還要幫奶奶燒火做飯、洗碗刷鍋、洗衣服,然后就是到山坡上撿柴。
1月3日上午,東方今報記者來到范一浩家,范一浩正趴在合并的兩個木凳上寫作業。范一浩說:“我長大以后的任務就是養活爺爺和奶奶,還有大伯,我要讓他們都過上不苦的日子,想吃肉的時候,能買得起肉。”
(東方今報記者 邱延波/文 通訊員 張朝暉 李少麗/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