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
網上到現實,“溫柔的騷擾”變緣分
有媒體說,這種叫醒服務是“溫柔的騷擾”,“黎明腳步”說,這種“騷擾”其實是一種緣分。
以他自己為例,這5年來,每天堅持叫醒別人,有的是外地的,如果出差到了那里,只要打一個電話,都能受到熱情的接待。
被他叫醒的人中,有個是香港人。有次,“黎明腳步”出差去香港,有一天的自由活動時間,他便試著給對方打了個電話。正好,對方沒上班,于是,他便帶著“黎明腳步”,兩個人跑步游了香港,邊跑邊聊。“共跑了5個公園,看到什么他就向我介紹,講得比專業的導游都仔細。”他說。
馬可是“黎明腳步”在焦作的“領跑人”之一。“黎明腳步”說,這項活動的參與者,可以在各自的城市按照各自的時間跑步,不一定非要出來讓大家看到,很多是虛擬狀態的,沒有見到過,只是被他叫醒,這是“黎明使者”。而“領跑人”,自己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基本上都是有形的人,是可以看到的人,是堅持在一定區域跑步、讓大家看到并受到鼓舞的人。
馬可說,自己剛參加工作時,也想過跑步,但每次都是堅持兩三天就放棄了。2008年,在報紙上看到“黎明腳步”的事情后,他便加入進來。“不跑步,就是打游戲、上網。而一個人跑步太孤單了,沒啥意思,大家在一起,互相可以打氣,而如果叫醒別人,每天覺得也多了責任和動力,這樣才可以堅持下來。”他說。
對話
叫醒別人,不是負擔,而是幸福
商報記者:你是怎么想到“你跑步,我叫醒”這個創意的呢?
“黎明腳步”:有一次單位搞運動會,簡單的一個拉伸動作我都做不來,硬胳膊硬腿的,于是我便想到跑步。自己跑,有時也有些動搖,但是,跑前猶豫,跑后絕不后悔,早晨跑步,實在很享受。這樣,一方面我想叫醒別人來共同享受,一方面我叫醒別人,也算給自己責任,讓自己不放棄。
商報記者:這5年,“黎明腳步”是如何從100多人發展到20多萬人的?
“黎明腳步”:最基本的就是公開自己的手機號,現在不僅我自己的手機號公開,眾多“黎明使者”的手機號也是公開的。
另外就是媒體宣傳,根據我的統計,包括網站在內,有200多家媒體采訪報道過“黎明腳步”,像在2008年8月8日,奧運會,央視的馬斌讀報讀了,還有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路透社、中國日報等,都報道過。在2009年時,我又入圍了央視5套的“體育風云人物”,這些都是對“黎明腳步”的宣傳。
第三個呢,我們在線下也搞了很多活動。比如組隊到全國各地參加馬拉松,在焦作和深圳,有“黎明腳步進社區”,還有一些愛心的、公益的活動。
商報記者:這些年,你自己也還一直堅持跑步并叫醒別人嗎?
“黎明腳步”:當然。只要條件允許,都要跑。但有時出差,或者在火車上、在飛機上,那就沒辦法了,我一直保持著叫醒20個人左右,我叫醒的還有國外的,有時差,比如,有個在美國的,我就是在晚上8點左右叫醒他的。
商報記者:那你怎么知道,被你叫醒的人都會跑步呢?
“黎明腳步”: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種提醒,一種健康意識、信心、關愛的傳遞。叫醒跑步是咱們的特點,但現在,我們想,不管什么運動,跑步、騎車、打拳都行,只要運動,都是可以的,所以我們現在把理念完善成“喚醒健康意識”,把運動當成一種生活習慣,像洗臉刷牙一樣的習慣。
商報記者:有沒有想過把“黎明腳步”當做一個品牌來運作?
“黎明腳步”:我已經把“黎明腳步”注冊了商標,但目的是為了保持這項活動的公益性,防止別人亂用。
商報記者:那么,有沒有商家聯系過你,進行品牌、產品方面的開發呢?
“黎明腳步”:這期間,也有江蘇等地的商家,說要做衣服什么的,我都沒同意。我也覺得這沒有必要,如果從這項活動中,個別人牟利的話,感覺很不好。
不過,我也想過,就算能發展到品牌,開發周邊產品,也是將來的事情,現在是不可能的。現在是走一步說一步,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相關鏈接
“黎明腳步”宣言
從小媽媽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不要等太陽曬住屁股。
每天早起跑步,呼吸著新鮮空氣,總想睡覺的人都應該起來,跑步鍛煉,沐浴晨風,還可以看到許多事情呢。想想許多人沒有好好利用這段時間,白白睡過去不是有些可惜嗎?
如果你有這個念頭,不管你住在哪里,不管你從事什么職業,不管你屬于哪個年齡階層,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再等啦。
別睡懶覺了,起來跑步吧,準備一雙運動鞋、一套舒適的運動衣就行了。你隨時準備好了,隨時就開始跑吧。選擇一條合適的路線。孩子上學也好,自己看新聞也好,什么也不會耽誤。
如果擔心起不來,就發短信到13938163156,我叫你。春夏季5點半以前,秋冬季6點以前,我都會叫醒你。
我可以發短信叫你,也可以打電話叫你。如果你不想讓我花錢,我打電話你別接就行。
只要你不放棄,我永遠不會放棄,只要你需要我就做,因為我能夠做到。
“黎明腳步”鄭州QQ群
群主“拼搏”,群號:227078488(注:鄭州其他各群均已滿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