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領喜歡騎馬花了6萬買1匹 曾任奧運會技術官

                2014-01-16 08:37 來源:揚子晚報

                 錢女士騎上馬很帥氣。

                  錢女士騎上馬很帥氣。

                  馬術在一般人眼里是比較高貴的運動,騎著高頭大馬做出各種動作不僅帥氣還展現勇氣。而記者了解到,如今馬術已經進入了不少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在南京,不僅有多家馬術俱樂部提供體驗性的騎馬服務,甚至辦起了馬術培訓班。還有一些市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馬,把這一運動當成了愛好。 

                  為何買馬

                  喜歡那種奔跑的感覺

                  錢女士是南京一家單位的白領,在2011年買了一匹自己的馬,也成為南京為數不多的“女騎手”之一。她回憶起與馬的淵源,是從9年前接觸南京的一些跑馬場開始。“那時候因為偶然的機會接觸了騎馬,零星的時間會去馬場跑兩圈,就是這么入門的,當時覺得在馬上的那種平衡感很好,也喜歡那種奔跑的感覺,就越騎越多。”而從前年開始,買一匹自己的馬的念頭開始出現在錢女士的腦海里。“一般的馬場只能提供馬的出租服務,而每個人因為身高不同習慣不同,適合的馬兒類型也不同,即便找到合適自己的馬,也不能保證每次去騎都能和心儀的那一匹在一起。”

                  錢女士還提到,現在南京的馬場以體驗式的跑馬場居多,達到“馬術俱樂部”檔次的還并不多。“跑馬場就是給一般市民騎上一匹馬,跑個幾圈體驗一下這種感覺。而專業的馬術俱樂部應該提供有專業的課程,給市民一個長期訓練的場所,讓人和馬能有固定的磨合。”她向記者解釋說,如果想長期把馬術作為愛好,就會需要一批自己的馬,這樣才能體驗到自己騎術的成長,和馬的配合的成長。“馬術需要這樣一個科學的過程,所以找一個好的伴侶來騎是非常有必要的。”

                  價格多少

                  一匹兩歲半小馬6萬元

                  錢女士的馬名字叫“小栗旬”,這同時也是日本一位男演員的名字,她解釋說“因為這匹小馬是栗色,又是瘦瘦高高的,感覺非常像她喜歡的這位男演員,就起了個這樣的名字。這匹小馬買回來時年齡在兩歲半左右,價格是6萬元。錢女士表示,國內買馬的價格和它本身的價值來比還是比較貴的,因為繁育體系還不完備,市場也比較亂,如果以后這兩方面能夠發展和規范的話,馬不應該是奢侈品。“在歐洲,一匹這樣的馬也差不多8000歐元,也就是一般人兩三個月的工資吧。”

                  “買的馬除了品種不同,還有教育程度會不一樣。有的馬水平高,是已經由人調教好的,骨架大年齡也大。有的人喜歡買小馬,自己來調教,騎著一起磨合。”錢女士挑選的馬算是比較年輕的,剛買回來的時候要配備營養餐讓它成長,還要進行初步的訓練,制定一個小馬的教育計劃。錢女士每周末都會去馬場看自己的小馬,騎上它一起訓練。而她每次都會帶上“小栗旬”最喜歡吃的胡蘿卜。“我的這匹馬因為來的時候比較小,所以要帶它出去遛馬都要單獨走,它的天性就是喜歡跟在別的馬后面,有時候會控制不住想奔跑追逐其他的馬。”錢女士還表示,小馬對于聲音也很敏感,比如對小鳥會感興趣,而碰到車輛有時也會嚇到。

                  算算開銷

                  一年大約要三四萬元

                  養馬一年要花費多少呢?錢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平時寄養在馬場需要一定費用,加上飼料和一些營養品算是飼養的開銷,另外還要定時換馬掌和馬具,這些費用一年下來差不多在三四萬左右。而記者了解到,在南京養馬的人中,這還是比較基礎的,一位馬術俱樂部教練告訴記者,目前南京癡迷于騎馬并且有自己馬匹的人有數十個,這些人群以企業高管和公司老板居多,也有部分是公司白領。“南京比較牛的人有的還有好多匹馬,甚至還會出國尋找一些品種馬進口過來飼養。”

                  記者了解到,現在也有不少小孩子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五六歲的小朋友便已經可以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在國外有三四歲的小孩子便已經開始騎馬了,騎得是一種名叫PONY的矮小種馬,現在南京也有馬術俱樂部在引進這樣的小馬來供小孩子練習。而家長讓孩子學習這項運動也是出于鍛煉的目的,騎馬不僅需要很好的平衡能力,也需要和動物之間建立一定的配合度,有時還需要孩子學會處理緊急狀況的能力。

                  錢女士告訴記者,平時工作比較忙,經常累得昏昏沉沉,但是一騎馬就會覺得身心愉悅,既鍛煉身體又放松身心。她希望越來越多的市民能將馬術作為一項愛好來接受。

                  鏈接

                  她還擔任過北京奧運會技術官員

                  別人介紹起錢女士和馬的故事,常會加上一個名頭,“她還做過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的官員呢!”不過錢女士告訴記者,這次經歷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專業,而更多的是參與的趣味性。她告訴記者當時她擔任的是奧運會馬術比賽的NTO一職,也就是賽事的技術官員,并不是國際裁判,而是安排一些和馬相關的保障。“因為這個賽事比較特殊,運動員不光是人還有馬,我們的工作就是保證‘馬’運動員也能得到保障,什么時候休息,賽事怎么安排,簡而言之就是維護馬的福利。”而能夠去北京也是因為當時國內首次舉辦大型馬術賽事,各方面的人員都很短缺,于是向各地馬術俱樂部征集志愿者。正是這樣的原因,錢女士有了一次奧運會的馬術之旅,在她看來這一職務其實和志愿者并沒有什么區別。

                  談起在國際頂級馬術賽場工作的感受,錢女士反而感嘆還是太嫩了,很難在技術性上得到什么實質性的提高。用她的話說只是在感知上得到幫助,“我走進奧運賽場感嘆的還是馬兒真漂亮,個頭高騎得好。要說對我的幫助,當時看盛裝舞步看出不少感覺,知道哪些節點很流暢。”錢女士告訴記者,“真正的提高不是看看就能有的,完全是馬背上的經驗積累和專業人士指導帶來的改變。” (揚子晚報記者 劉瀏 文/攝)

                責編:李婭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