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利用衛星遙感查違建 村民屋頂刷綠漆假裝農地

                2013-03-22 07:44 來源:新快報

                在無數次專項行動和強拆風暴的背后,是衍生出的各色潛規則。

                在無數次專項行動和強拆風暴的背后,是衍生出的各色潛規則。

                  原標題:潛規則盛行 白云區多年積弊難除

                    28歲的李靖(化名)在白云區一個村子里長大,現在她是一名衣食無憂的村民,開一部白色凱美瑞,在一家小公司做些輕松的設計工作——因為家里有地出租,年年村里都有數額可觀的分紅,即使不工作,李靖也不用擔心生計,“喜歡做什么就去做,工資多少無所謂,家里也不靠我這點錢”。

                  像李靖這樣的年輕村民不在少數,他們享受著村莊的福利,卻并不真正了解伴隨自己長大的村莊。李靖所在的村子,“村官”是家里長輩的至交,可她仍然覺得“村官伯伯”遙遠而疏離,她不能理解他們談論的拆違、征地這些枯燥話題,還曾在飯桌上冒失地說起“村官落馬”的事,遭到父親的嚴厲呵斥。

                  宗族血脈、征地補償、收益分紅、基層選舉……中國幾千年亙古延綿的宗親文化,加上城市化進程中,村莊里蘊藏著的炙手可熱的生產要素,都讓一座座小村子的“那些事兒”變得千絲萬縷,交相縈系。

                  歷史為白云區遺留下巨大的財富,但也累積了繁多的問題,僅以拆違為例,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種種亂象,絕非一時一地或一任父母官所致,但無論如何,卻是給現任管理層出了一道頗具難度的考題。在現有平衡下維持或僅做表面文章,可能是一種“聰明”應對,但對白云區這道考題來說,則絕非是有智慧和擔當的答案。

                  拆違之惑

                  ●行動現場

                  加班加點常遇暴力對抗

                  隨便找個搜索引擎,輸入“白云區、違建”的關鍵詞,查找出來的新聞報道數不勝數?!皬姴疬`建,白云區鉤倒三棟大樓”“白云區打擊違建推出新規”“白云區開展集中拆違專項行動”……拆違在白云區好像是條永遠也做不完的新聞。

                  在今年1月18日這場最近展開的拆違專項行動中,太和鎮副鎮長謝炳輝忙得難以招架。春節前,他幾乎每天夜不安枕,“有什么辦法呢,接了這個任務就得硬著頭皮做。一拆到底,絕不姑息,這是向區委、區政府承諾過的”。

                  太和鎮超過200平方公里的面積,謝炳輝給自己的指標是先拆掉在建的違建和剛建好的違建,春節前,幾乎每天的工作不是在現場就是在路上。

                  主理拆違,并非全是人們想象中掌握了生殺予奪權力的差事,謝炳輝就稱自己是老實人干老實事。他是個本地人,拆違直接干涉的就是村民利益,很多村民都認識,低頭不見抬頭見,被指著臉罵不止一次。

                  50歲出頭的謝副鎮長頭發花白皮膚黝黑,新快報記者采訪的當天他就在現場處理著拆違過程中的摩擦?!皠偛挪疬`現場的一條柱子倒在了旁邊的建筑物上,村民馬上就圍了上來。我在現場處理著呢!”

                  不少基層城管隊員也有類似的困惑。每一次專項行動,都是他們加班加點工作的過程。這樣的加班工作,長年面對的都是對抗、辱罵甚至暴力,但每次行動開始,仍然得重復。

                  一名城管隊員私下告訴記者,真實的拆違與記者采訪時看到的是不一樣的,“請記者到場時,我們都要提前做好控制局面的準備,請公安維持秩序,你們看到的是順利拆違過程,但我們日常面對的拆違,經常會遭遇暴力抗拆”。

                  ●潛規則

                  樓房刷綠漆“假裝”農地

                  在無數次專項行動和強拆風暴的背后,是衍生出的各色潛規則。

                  退休城管H先生說,真有過這樣的情況,“大家(村里面)都在搞違法建設,(專項行動來了)這次你擋災了,要被拆,那么相關利益的人就合份給你錢,賠償你的損失,然后保住其他人”。H先生表示,能有這種空間去“運籌”,就是因為很多拆違行動都是“一陣風”,風頭過了,沒拆的人繼續做生意,大家的總體利益仍然能保持。為了更好地對違建進行實時監測,白云區啟用了衛星遙感圖片查違建——衛星從高空對地塊拍攝照片后,與之前拍攝的照片對比,可以很快發現哪些地方的土地發生了變化,根據這些“衛星圖斑”,經過現場核實后就可以確定哪些新增用地是未經批準的違法違規項目。

                  但針對“衛星圖斑”的天眼監控,違建單位很快想出“對策”。H先生在實際操作中就發現過多種“掩護方法”,比如用軍用迷彩的帳篷覆蓋建筑物頂部,讓衛星看不到斑點;用一盆盆的鮮花和植物鋪滿被填平的農地,讓衛星仍然看到一片的綠色;最簡便的方式是把可能出現圖斑的樓宇油漆上綠色,以逃過“法眼”。

                  到了專項查“衛星圖斑”時候,用了上述“障眼法”、顯示不出圖斑的區域可以不拆,“這些可拆可不拆的地方就是某些愿意收錢的城管隊員鉆空子的灰色空間”。

                  ●反思成因

                  城市遷徙占據村民應有利益

                  屢建屢拆,屢拆屢建。不論對利益驅動的建設者,還是對執行拆違的執法者來說,城市建設原本明朗的目標,一碰觸現實的問題,似乎都卷進了一個不斷重復的無解怪圈。這也迫使基層拆違執行者開始進行若干反思。

                  謝炳輝這樣分析自己屬地內的違建成因:大約從2007年開始,廣州市將一次大規模的城市遷徙行動交給了白云區——大型的物流行業從靠近市區的同德、同和、京溪、上元崗等地開始北遷,太和鎮就成了北遷的一個重要落腳點,貨運場、物流園區開始大規模進駐。

                  “以前太和鎮,戶籍人口只有六七萬人,加上外來人口也就十一二萬人;后龍歸鎮并入,人口也不算多。但你看現在,50多萬接近60萬的常駐人口?!敝x炳輝表示,就是物流業的進入帶入了大量的人流,居住的需求幾年間猛增,村民樓不斷拔高,不斷搶建就是要消化這樣的需求,“先不說利益驅動,就是突然增加這么多人,來了都得有住處,只能建樓”。

                  太和鎮下屬大源村一個經濟合作社社長Q先生也印證了這一說法。Q社長表示,四五年前開始很多物流園、貨運場進駐到大源村的地帶,而這些貨運場和物流園區占地很大,有些更是要開山挖土的,“一方面沒有安排給村民用于自身發展,另一方面這些園區大面積圈地,占去了村民應有的利益”。

                  1998年開始,各類的村民報建申請開始被一刀切斬斷,“別說蓋廠房,就是村民自己多蓋兩層樓都不行,只好違章,硬著頭皮上,人人都這樣了,自然就成了‘生活習慣’?!睂τ谶`建,他更多地認為是發展的必然,“如果村民的發展都沒有被重視,其他事業發展的急速也只會是一種不公平的顯示”?!       ?/p>

                責編:南樂天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度假季 沙灘女王泳裝扮美記

                度假季 沙灘女王泳裝扮美記

                眼看氣溫開始攀升,不性感怎么點燃夏日熱情。要性...

                7月內地影市觀影指南

                7月內地影市觀影指南

                七月向來是各路大片“占山為王”的時候,而這個七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