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一年多 一掃就是三小時
累得腿打顫也不休息
小家欣這一掃就是一年多。寒假和暑假時,她天天替媽媽掃3到5個小時。平時功課緊,她就周日出來替換,讓媽媽中午回家休息一下。
昨天中午11點半,記者在體育學院對面馬家莊車站見到小家欣。媽媽的環衛馬甲在她身上顯得大了一圈,掃把立起來比她還高,但小家欣掃起來動作一點不生疏。她左手拿著撮箕,右手握著長掃把,看到地面上有紙屑、塑料袋等垃圾,就快步過去掃起。媽媽的管段長約1公里,小家欣如數家珍。“這里垃圾最多。”她指著關公社區門口說。因為巷子里有很多小吃店,出來的客人總是隨地扔紙巾、塑料袋,小家欣每次掃過一遍后,幾分鐘后又有了垃圾。
小家欣掃馬路還常常“越界”,不屬于媽媽的管段她也掃。像韜博運動城旁邊巷子口有個垃圾倉。入口處垃圾散落,還有人索性把垃圾扔在地上。小家欣先是用撮箕撮,見到大袋的垃圾直接用手撿起扔進垃圾倉。小家欣說:“看到路上有垃圾就不舒服,能多干一點就多干一點。”
下午1點鐘,媽媽給她端來了飯,掛面加煎雞蛋,小家欣就在街上吃起來。吃完之后又繼續掃,直到下午2點半媽媽來接班。在這三小時里,小家欣在體院門口街道上清掃4趟,在對面車站一側來回掃了10遍。沿途有4個大垃圾箱,她倒了40多撮箕的垃圾。
最頭疼行人亂丟垃圾
鼓起勇氣勸“姐姐”別亂扔
家欣最頭疼的事,就是她一邊掃,別人卻在她面前一邊亂丟垃圾。
昨天中午12點50分,記者陪小家欣清掃到體院正門車站前。小家欣剛把便道上紙屑、果皮掃完。一個30歲左右平頭男子路過,把剛喝完的豆漿袋子順手丟在路上,然后快步趕去搭車。小家欣只有再過去掃一遍。她說:“有些人就是這么不講文明,我還遇到過一個男的,邊走邊剝桔子,皮就隨手丟在地上,我跟在他背后掃了幾分鐘。”
有了幾次這樣的經歷,小家欣也“爆發”了一回。今年8月份在體院對面,兩個女孩邊走邊嗑瓜子,瓜子皮就丟在地上。小家欣跟在后面掃了一會,實在忍不住了,就快步跑到兩個女孩面前,她先鞠了一躬,接著說:“姐姐,馬路干凈是我們一起維護出來的,你們邊走邊丟,環衛工掃都掃不過來。”兩個女孩聽完尷尬地一笑,收起瓜子匆匆走了。
給拾荒婆婆讓廢瓶子、送熱水
馬房山車站周邊,無論環衛工還是停車收費員,談到小家欣都感慨:“這孩子真是難得。”在車站賣報的張玉芝老人眼中,小家欣就是她的親孫女。
張玉芝老人今年75歲,家住江夏農村。二兒子去世早,孫子考上江夏重點高中后卻沒人供養,她就到武漢邊賣報邊撿瓶子,每月能掙800元左右,從其中拿出500元給孫子當生活費。剛開始為了撿瓶子,張玉芝和小家欣的媽媽還吵過架。后來小家欣知道了張奶奶的困難,就把街上的瓶子都讓給她,還主動幫她撿。張玉芝和老伴都在打工,平時賣報連口水都喝不上。小家欣在家里燒好水,用瓶子灌好給張奶奶帶來。一來二去,張玉芝把小家欣當成親孫女。夏天看到小家欣沒有涼鞋,別人給她一雙她舍不得穿,先給了小家欣。前些天好心人送她一件舊絨衣,她想著孩子怕冷,硬是塞給了小家欣。
不吃飯也要弄懂問題
老師心中的孩子上進又懂事
平時除了掃馬路、干家務,她的時間幾乎都用來學習,晚上常常熬到深夜12點以后。
小家欣在東升學校8年級,她的班主任項惠芳說,這個孩子學習非常努力,問題沒有搞懂,中午不吃飯也要找老師問明白。作業、考試中出現的問題,她也很注意總結,盡量不重復錯誤。現在小家欣已經進入學校的快班,全年級200多名學生中,她的成績位居前50名。
(記者 匡志達 實習生 孫桂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