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在想“我會不會死啊”
張嘉樂獲救后,有鄰居告訴他父母,擔心了整晚的父母趕到醫院。孩子好長一段時間都不吭聲,只會輕聲叫“媽媽”。醫生說,因驚嚇過度,孩子睡著后還是會突然哭醒。
家人說,4月12日20時,張嘉樂像往常一樣,去離家500米遠的補習班上課,路上淋了雨,1個小時后有些不舒服,就在老師同意后獨自回家。直到凌晨,張嘉樂還沒回家,父母心急如焚,和家人、補習班老師20多人尋遍了小區周邊,一直到天亮。
4月13日傍晚,張嘉樂回憶了下水道里的漫長黑夜。他說,下水道里又臟又臭,他憋著氣不敢大口呼吸。起先他還仔細聽外面的動靜,不停沖上面喊救命,可始終不見有人出現,只聽得見自己的回聲。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急流沖來,他覺得身子被水流沖刷著向前漂動,就貓著腰摸索著往前爬,走了十幾步,還是黑漆漆的一片,就不敢再走了。他又冷又餓,趴在洞里睡了一會。
“半夜時,我被凍醒了。”在黑乎乎的洞里,身上全濕了,他冷得直打哆嗦,可他想到要是睡著了,可能見不到爸爸媽媽了,就不敢再睡。
“站了很久,站不住了,我就蹲了下來,屁股都泡在水里了。”張嘉樂說,他就反反復復地站站蹲蹲,還是蹲著睡了一段時間。清醒的時候,他總在想“我會不會死在這里面啊,我會不會死在這里面啊”。
慢慢地,慢慢地,洞里面亮了很多。張嘉樂看到,原來小腿深的水,只有腳背深了。還看到墻壁上有一些蟲子在爬,洞朝遠處延伸,他開始往里走。
走了大概一兩分鐘,看到前面有光線,不是很亮。原來,洞的側面有一個出口,出口是一個垂直的洞。洞口上方,有兩個亮點,就是他獲救的地方。
獲救前,他認出洞的一側有一條“不咬人的蛇”,壯著膽子,“垂直的洞邊上有架子,我就爬上去了。爬到那兩個亮點的地方,我又大聲喊‘救命,有沒有人’”。
他使勁爬上梯子,雙手伸進窨井蓋的縫隙,往上用力推窨井蓋,可連續推了3次,上面的井蓋紋絲不動。不知又過了多久,上面傳來人聲,蓋子被掀開時,他被嚇著了,又掉到下面的水坑里。
政府管理缺失
典型的責任事故
“孩子獲救是不幸中的萬幸,我代表區委向你們表示道歉。”4月15日15時許,武漢東西湖區區長劉子清探望張嘉樂,并送去兩千元慰問金。劉子清說,金銀湖街道辦將承擔孩子的全部醫療費,醫院要為張嘉樂增派心理醫生。
此前,劉子清針對一些部門領導不愿承擔責任的牽強解釋,提出了嚴厲批評:“如果落入窨井中的孩子是你們自己的親骨肉,你們還會覺得自己沒有責任嗎?作為領導,你們要勇于擔責。”
劉子清說,這是一起典型的責任事故,是政府各部門管理缺失的表現,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金銀湖街道辦事處城管辦主任趙志祥被停職檢查,多名責任人受到訓誡。“張嘉樂落入漆黑的下水道中,污水淹至頸部,饑寒交迫,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承受了一個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心理壓力。”
15日16時,東西湖區政府金銀湖街道辦事處還根據區政府的要求,調派60余名環衛工,對鑫橋新村“待整地”路段黑麥草進行割除清理,對存在窨井蓋損壞或缺失的洞口進行加蓋修補。那片草叢,將種植成一片水杉林,修建一條人行道。
而在東西湖轄區內,只要有市民舉報井蓋缺失,經查實后,一個井蓋獎勵一千元,這筆獎金由井蓋的權屬單位支付。
■小小少年
不是尖子生,聰明膽大
在醫院,張嘉樂看到父母流淚,反而安慰道:“爸爸媽媽不要哭,沒什么好怕的,放心,我沒事的。”家人都說,“他遠比我們想象中要勇敢”。
張嘉樂的父親張福良說,兒子平時很懂事。一年前,夫妻倆雙雙下崗,為了養活一家人,兩人承包了一輛貨車,做起了物流生意。
“我們常常是半夜出去,第二天下午才回到家中,根本無暇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聰明的張嘉樂模仿著爸爸媽媽平時做飯的樣子,竟學會了炒花飯、煎荷包蛋和下面條。
兒子6歲時,張福良買了一輛自行車作為禮物送給他。可是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抽不出時間教孩子騎自行車。膽大的張嘉樂自學騎車,膝蓋被摔得血肉模糊,他也沒有放棄,只用一天時間就學會了。下班回來的張福良看著兒子膝蓋上的傷口,心疼地問他疼不疼時,兒子卻滿不在乎地說沒事。
班主任劉國花說,雖然張嘉樂不是“尖子生”,但參加集體活動十分積極,尤其在講故事大賽中,他總是落落大方地給同學講故事。
據長江商報、楚天都市報、武漢晨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