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大戶種糧補貼遭遇落地困惑:160元實際到手僅10元

                2015-05-08 09:21 來源:半月談網

                漫畫

                漫畫

                  “大戶種糧補貼160元,實際到手只10元”

                  為穩定糧食生產,降低成本上漲對大戶種糧造成的不利影響,重慶規定種糧面積在50畝至100畝的大戶,每畝可獲補貼160元;面積在100畝以上的,每畝補貼230元。不過,這項惠農政策落地時就遭遇不少困惑。

                  “這些年國家出臺不少補貼政策,種糧農民打心眼里歡迎。可補貼是按承包面積,補給土地承包者,并非我們這些實際耕作人。”重慶梁平縣仁賢鎮種糧大戶胡永剛流轉了200多畝土地種糧。他說,村里農民把土地轉包給我們,除了能收取租金外,補貼款還要切一塊返還給農民。“不種糧的能得到150元,種糧的只有10元/畝,這對我們這些堅持務農的人積極性多少有些挫傷。”

                  在土地流轉中,雖然土地使用、經營權轉給了大戶,但散戶農民依然保有土地承包權,在目前農村契約約束力不強的大背景下,如果大戶不能滿足散戶的利益訴求,散戶就很可能收回土地。重慶墊江縣農委副主任劉寶凡說,政府要求“誰種糧誰得補貼”,基層落實難度很大。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轉入土地的大戶和散戶之間實際上存在著利益博弈,大戶要租到土地,通常要以返還部分補貼資金為前提。各地往往找“變通”的手段,按承包面積落實補貼,不種糧的也能得補貼。

                  基層干部談到為何國家政策不能得到落實,也有自己的苦惱。“農村面積廣闊、農民居住分散,有的一戶農民有一二十塊田塊,大小不一、極不規整,誰能說清具體面積有多大?該補貼多少錢?”巫溪縣古路鎮萬樂村支部書記陳明說,村里1400多人、1800多畝耕地,村支兩委才幾個人,哪能把所有補貼基礎數據都搞清楚。以土地證上承包面積核算補貼,成本最低、操作簡便易行,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責編:安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