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供應我國冬季瓜菜的重要種植基地,因其四季適宜的環境,成為全國的“菜園子”。然而,坐守菜園子的中心城市海口,卻長期因菜價高企令市民怨聲載道,每逢節假日前后這一問題更加凸顯。當地政府部門多頭分段管理,試圖以單點政策、項目撬動菜價系統,但收效甚微。菜價失控儼然成為這座“菜城”繞不開、解不了、愁不斷的民生之殤。
漫畫:錯位
菜價領跑全國,滿城皆是“鬧心菜”
近日,在海口市文華菜市場買完菜的李娟向半月談記者算了一筆家庭菜賬,她說:“5口之家一個月下來,光蔬菜類支出就達千元,再加上肉類等,花在吃上的錢就接近我工資的一半了。”
海南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海南居民人均食品支出達3895元,占居民消費支出31.2%。據海南省物價局介紹,海口雞蛋每公斤零售價格為15元,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排名第一。海口大白菜、土豆、白蘿卜,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分別排在第一、第二、第三。
記者在海口南北批發市場追蹤發現,從外省運來的小芹菜被一級批發商以4元/公斤收購,隨后經過二級批發商、三級批發商層層加價后,一公斤小芹菜出現在海口金貿文華菜市場攤位上時達到了12元,漲幅高達200%。
針對高菜價,海南省物價、商務、農業等部門也曾頻頻出手。如物價系統主要進行平價菜店等項目建設、商務部門則主推流通體系建設、農業部門則主推基地建設等,甚至后期由海南省政府出面推動“菜籃子”工程建設,但是各個部門的項目對菜價的實際影響效果并不明顯,菜價長期處于失控高企狀態。
海口市物價部門曾重點推出平價菜店體系,后來卻有多家平價菜店突然關門歇業。并且受布點局限,這一政策并不能被多數市民共享,目前平價菜店依然處于掙扎狀態。
而由商務部、海南省商務廳等部門主導推動的現代農產品流通綜合試點項目也不成功。經過近5年的推進之后,總投資12億元的龍頭項目海南中商農產品中心市場,如今已成為年虧損逾6000萬元的“爛攤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