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科技部副部長:我國農業現代化與歐美有20年差距

                2014-11-18 10:22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金融引領現代農業產業化

                  2008年,張來武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調任科技部副部長。作為經濟學博士、科技部首個非自然科學家出身的副部長,外界評論,這透露出一個信息——中央希望科技部更加關注科技與經濟的聯系,尤其是人才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存在認識誤區,認為科技創新只是科技概念。事實上,應該是經濟概念,是科學技術市場價值的實現。早期的科技創新理論是線性的,我們的工作也是按照線性關系安排。現在的科技創新應是三螺旋融合理論,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市場應用三者間交互影響,螺旋式上升。”2012年初,張來武在北大光華[微博]管理學院發表演講,首次新解并系統闡述科技創新。

                  張來武認為,科技創新理念我們已經提了十幾年,但至今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對科技創新理論的認識有偏差,因而影響了實踐。從三螺旋融合理論出發,張來武提出創新的主體是市場,是企業家,而不是政府。政府首先要進行創新驅動的頂層設計,貼近市場和企業家,構建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培育市場,推動市場的逐步成熟。

                  張來武說:“現代農業是產業化大農業,是以現代科技引領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編者注:即不僅種植農作物(第一產業),而且從事農產品的加工(第二產業)與銷售農產品及加工產品(第三產業)]、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的產業體系;在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中,科技水平、金融能力、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缺一不可,但金融能力非常關鍵,現代農業的發展在經歷早期科技風險期的時候,缺乏資本力量,缺乏為現代農業服務的金融體系。因此,以金融為標志的應用創新體系一定要形成。”

                  早在2010年,由科技部發起,教育部、農業部、中國證監會[微博]等七家單位共同主辦,首屆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拉開帷幕。“我們就是為那些手里攥著好項目,卻苦于沒有資金的人提供平臺,讓大家站出來曬項目,爭取資金。”大賽開幕,張來武發表演講鼓勵全社會踴躍參與。大賽共征集到1771個有效報名項目,最終有19個項目獲得了天使投資或風險投資,投資總額達到8125萬元。

                  “科技特派員制度”成中國經驗

                  十幾年前,張來武在寧夏工作的時候,就深切體會到改造傳統農業,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依靠科技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培養一批職業化的農業大軍。于是在2002年,寧夏啟動實施了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

                  “能把科技帶到農村、帶到農業、帶到農民中間去的任何創業者都可以叫做科技特派員。”張來武順口可以說出一大批特派員的名字。比如,寧夏平羅縣科技局的郭躍軍就是第一批報名的科技特派員。過去他下鄉義務推廣水稻旱育稀植技術,很難讓農民相信,而當他親手種植的水稻產量提高,農民就相繼和他簽訂合同,由他的科技服務公司提供從種到收全程技術服務。

                責編:王嘉懿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