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工程無水可用
6月驕陽似火,炙烤著晉西北這塊黃土高原,法治周末記者在6月上半月兩赴臨縣馬家灣、高家灣提黃灌溉工程區域,走訪了高家灣、馬家灣、小洼焉等多個山村,對這項惠民工程展開調查。
高家灣、馬家灣提黃灌溉工程因泵房靠近克虎鎮高家灣村和八堡鄉馬家灣村而得名,兩處泵房相距約4公里,設計灌溉面積分別為克虎鎮6個村的1.01萬畝和八堡鄉8個村的1.27萬畝。
馬家灣提黃灌溉管理站門前影壁墻上的工程簡介這樣介紹:該工程于2010年5月動工,2011年10月竣工。而高家灣泵站旁沒有項目介紹,臨縣水利水保局農水站站長薛向陽告訴記者,兩處工程開、竣工時間“前后腳,不超過兩個月”。
登錄臨縣水利水保局網站,還能看到2012年5月26日上傳到網站的照片:“馬家灣提黃灌溉工程全面進入試運行階段,郝枝峰局長在泵站機房了解運行情況”以及“黃河水上山、棗農笑開花”的農民手持軟管澆地場面。
“照片確實在我們村拍的,只有少數村民試了一下,至今再沒有出過水。”背著噴霧器在棗林間勞作的馬家灣高姓村民對法治周末記者說,他們家幾十畝地,從來沒澆上一滴水。
小洼焉村村民高國平(音)的家建在山坡上,他的房子后面便有蓄水池和分灌口,記者看到池內只有少量水,而分灌閥門上堆滿了柴草。
高國平全家共有40余畝山地,從院落和房屋建筑上來看家境不錯,但他說那都是靠參加鼓樂隊掙來的錢,種棗樹或莊稼基本沒什么收入,有的年景還虧本,主要是干旱和蟲災,如果能澆上水產量肯定增加,但從來沒人通知澆地。
“那就是個‘牌位子’。”馬家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對記者說,國家的惠民政策是好的,但一到下邊便走了樣,沒給老百姓帶來福音,埋管道的時候還破壞了路基,加上雨水沖刷,造成多處山間路面損毀塌陷。
帶著疑問,法治周末記者又走訪了多個村的村干部,針對“既然提黃灌溉設施到了村,為什么不向縣里申請送水”的問題,他們大多回應:能澆自然就通知了,不通知肯定有不能澆的原因,不便催問,但縣里至少應當有一個澆地及收費的管理辦法出臺。
“澆什么澆?剛試水不久,變壓器就丟了。”高家灣一位村官快人快語,“有一天水利局的人打電話,問我變壓器哪里去了,經過查問,才知道高家灣泵站的變壓器被幾個辦廠的村民弄走了。”
記者來到現場,果然看到高家灣泵站墻內的變壓器臺上空空如也,盡管農水站站長薛向陽解釋說“泵房用的都是高壓電機,那臺普通變壓器用不著,我們早就承諾給當地村民使用了”,但泵站有專人看守,諾大的變壓器“丟了”都不知道,管理狀況可見一斑。
惠民工程如何成了擺設
“‘牌位子’就是指人死后,把名字寫在紙疊的或木質的牌子上,放在那里讓人看。”薛向陽毫不避諱提黃灌溉工程成擺設的現狀,他坦言老百姓說的是對的,無論多難聽都不過分,“親自參與的水利工程,就像自己的孩子,兩年多不能運轉,我也很痛心。”
2014年6月10日,在臨縣水利水保局,記者本欲采訪提黃灌溉項目負責人、局長郝枝峰,但被告知郝枝峰開會去了,辦公室主任把記者介紹給農水站站長薛向陽,讓他和記者“嘮扯嘮扯”。
薛向陽是臨縣提黃灌溉項目部派到工地的管理人員,他把工程不能運轉歸結為“省水利廳尚未調整概算,也沒有把電價列入優惠名單,兩處工程都沒有驗收”,所以不能送水。
“提黃灌溉工程本來就是試驗工程,沒有成功的先例,地質狀況復雜,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多次翻工,增加了很多費用,超出了概算,至今尚欠兩千多萬元工程款。”薛向陽說,還有,電價列入優惠名單后,供電部門按每度電0.07元收費,而現在的電價每度電接近0.8元,差10倍還多,僅試運行就花了五六十萬元,地方實在負擔不起。
“工程質量沒問題,只要解決了調整概算和優惠電價兩個問題,馬上就可送水、正常運轉。”薛向陽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向市、省主管部門催問申請兩年多了,遲遲沒有結果,不知道還會等多長時間。
“臨縣提黃灌溉工程的主要問題是超出概算,先超后報。”山西省水利廳西山提黃灌溉工程建設管理中心主任史法苗向法治周末記者表示,這種擅自超概的做法,廳里不可能批準調整,倒是應該審計一下,查查超出部分是否合理。
據史法苗出示的文件,提黃灌溉惠民工程所需資金由省財政承擔75%,市、縣兩級負擔25%。他強調,水利廳只把握政策和提供技術支持,具體組織實施、管理由地方政府負責,2010年6月,省廳曾下發文件,若發生超概,一律由市、縣負責解決。關于臨縣提黃工程,省財政應承擔資金已經全額劃撥到位,未能驗收責任不在省廳,優惠電價須驗收合格后才能向省物價管理部門申請。
記者注意到,山西省水利廳2010年8月曾發文件,核定臨縣馬家灣、高家灣提黃灌溉工程的設計概算總額為5027萬元,若投資達8700萬元,將超過概算73%。
然而,薛向陽并不認可史法苗的說法:“他來提黃辦當主任才多長時間?每一項超概我們都按規定上報了,我也從來沒看到超概由地方解決的文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