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下行壓力猶存 穩增長政策如何加碼

                2014-05-16 07:57 來源:半月談網綜合

                  4月份中國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公布,整體來看有憂有喜,工業、投資、房地產增速回落,出口、消費等數據暖意初顯。專家指出,當前經濟總需求不足,未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穩增長政策料將加碼。

                  4月經濟數據有憂有喜

                  近期公布的4月份宏觀經濟數據憂喜交加。喜的是,出口等數據出現回暖跡象。其中,4月份出口增速由負轉正;消費實際增速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2個月微升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環比同比降幅出現雙收窄;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3.2%,增速超過全年預期目標。

                  憂的是,工業、新增貸款、投資、房地產開發等數據出現回落。其中,4月份工業增速比3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新增貸款同比少增176億元;1-4月份投資增速比1-3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比1-3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經濟運行仍然平穩,但工業、投資等數據增速下降,表明當前經濟總需求仍然偏弱,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穩增長政策料將加碼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也表示,當前總需求依然不足,未來經濟下降壓力依然存在,房地產市場低迷對總需求的抑制作用還將加強,物價趨勢性回落將抑制總需求,現有政策還不足以抵消經濟自身下滑的壓力。

                  “二季度經濟增長將逼近全年目標下限,如果政府不再出臺政策穩定增長,那么下半年經濟還存在繼續下滑的壓力,因此,穩增長政策料將加碼。”諸建芳認為。

                  諸建芳建議,應繼續落實已經有所規劃的政策措施,出臺簡政放權、支持生產性服務業、裝備產業發展政策和促進消費政策;加強保障房建設和默許地方政府放松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財政貨幣政策調控加大力度,保持較為寬松的流動性環境。

                  牛犁則指出,穩增長不需要大規模刺激政策,未來應繼續推進高鐵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棚戶區改造,同時推進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結構性減稅等一系列改革,以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是否降準引發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的經濟狀況下,貨幣政策是否應該進行調整引發猜想和分歧,市場上有關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傳聞開始出現。

                  存款準備金率是貨幣市場的重要調節工具。央行上一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是在2012年5月18日,當時下調了0.5個百分點。目前,中國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為20%,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為16.5%。

                  支持降準的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表示,4月貨幣數據顯示,由于銀行去杠桿化以及表外活動明顯減少,市場規避風險的情緒上升。央行應該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并調低貸款基礎利率,以降低中國企業的借貸成本。

                  不過,華創證券研究報告認為降準等總量性的寬松貨幣政策出臺概率較低。報告認為,4月份13.2%的M2增速符合今年央行13%的貨幣增速目標。未來貨幣政策微調的著力點應該是降低基礎設施建設和三農、小微企業等重點支持環節的融資成本。

                  面對降準的傳聞,央行行長周小川在10日舉行的“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的閉門會議上回應稱,央行一直在流動性方面進行微調,微調只有在積攢到一定程度時才需要向典型的貨幣政策工具、數量型工具邁臺階。目前國務院強調宏觀調控要有定力,不會采取大規模的刺激。(中國新聞網,記者 李金磊)

                  新聞鏈接

                  李克強:五舉措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重點和薄弱環節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向結構調整要動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重大措施,既可以有效激發內需潛力、帶動擴大社會就業、持續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實現服務業與農業、工業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機融合,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第三產業的壯大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最鮮明的特征。統計顯示,1979年至2012年,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10.8%,高出同期GDP增速1個百分點。

                  隨著我國工業化從中期向后期推進,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增速總體持續放緩,而第三產業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總量和GDP占比均超過第二產業。今年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9%,增長速度比第二產業增長速度高0.5個百分點。

                  當前,我國仍處在工業化的進程之中,工業化是第三產業高速發展的基礎條件。第三產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對于支撐制造業創新、升級又起著決定性作用。決策層清醒地認識到,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更是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來,李克強總理已經三次在公開場合提出,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示范建設。3月21日,李克強總理在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著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4月10日,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中再次強調,加快彌補服務業這塊“短板”,用稅收等杠桿來培育壯大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

                  此次常務會為進一步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指明了方向——要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和創新驅動,重點發展研發設計、商務服務、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生產性服務,促進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同時,會議提出五大舉措助推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一是加強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鼓勵設立工業設計企業和服務中心,發展研發設計交易市場。二是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貨物配載中心,加快標準化設施應用,推進第三方物流與制造業聯動發展。三是提高信息技術服務水平,促進工業生產流程再造和優化。加快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積極發展社會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四是推廣制造施工設備、運輸工具、生產線等融資租賃,創新抵押質押、發行債券等金融服務。發展戰略規劃、營銷策劃、知識產權等咨詢服務。五是鼓勵服務外包,加快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大力培養生產性服務業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

                  為進一步掃清生產性服務業提速發展的障礙,此次會議從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審批程序、降低外資準入門檻、完善財稅、土地政策、拓寬融資渠道等七方面著手,要求有關部門抓緊制定配套措施,為生產性服務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會議還強調,要盡快將“營改增”試點擴大到服務業全領域。

                  此外,會議還強調,要繼續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在抓緊落實健康、養老服務和信息消費等方面支持政策的同時,圍繞群眾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豐富文化、醫療、旅游等服務供給,提高服務水平。使生活性、生產性服務業協同并進,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打造新引擎。(記者 李童)

                責編:李宜馨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