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未收場的支付戰爭:回避自己弱點打擊對方痛處

                2014-04-01 08:53 來源:經濟觀察網

                  這是一場注定要開打的戰爭。

                  當去年“雙十一”淘寶成交額突破350億元,快捷支付占55%、余額支付占20%、網銀支付僅占13%的格局既定之時,互聯網金融與銀行業的這場“戰爭”就無可避免了。一家國有銀行的人士憤憤然:他們在贏得了利益之后,還要不忘踩我們一腳,我們不再忍氣吞聲!

                  這一兩個月的時間里,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各種消息不斷升溫,牽動了監管層,攪動了整個金融業,雙方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一波波發動輿論戰。

                  在央行動議限額第三方支付的草案曝光后,工農中建四大行均下降了支付寶快捷支付額度,不僅余額寶,阿里巴巴淘寶所有支付業務都感受到巨大壓力。

                  各大行不再選擇沉默,紛紛公開回應,有意思的是他們的理由是:下調快捷支付限額是基于對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負責任的態度。而以馬云為首的互聯網金融則按照自己的邏輯,一如既往高舉“捍衛用戶利益”的大旗,大呼“余額寶死掉也光榮”。馬云一時似乎成為了對抗大風車的堂吉訶德。

                  事態一再升級。央行官員進一步表態:余額寶等貨幣基金投資協議存款不罰息政策將被叫停。繼四大行后,招商銀行內部已下文規定,貨幣基金提前支取協議存款要按0.72%計息。這些對5000億元體量的余額寶又將是重創。該政策一旦出臺余額寶對協議存款的配置可能要從90%下降到30%,收益率必將下滑。

                  在這場商業銀行與阿里、騰訊互聯網兩大巨頭的利益博弈中,較量繼續深入。但是,雙方的戰術似乎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你攻擊“安全問題”,我回應“用戶至上”,都在回避自己的弱點,打擊對方的痛處。

                  輿論戰打響

                  兩周前的3月14日前后,央行叫停了支付寶等公司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業務。隨后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向媒體透露出這兩份央行正在征求意見的第三方支付業務管理草案,草案擬對第三方支付轉賬限額的限制。放出消息的效果明顯,引起了市場強烈反應,輿論普遍聲援第三方支付機構。

                  3月19日,央行不得不站出來表示《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短時間內不會發布實施。

                  但是隨后的幾天內,事態再次升級。

                  3月下旬,工行、中行、建行、農行紛紛下調快捷限額,銀行業步調統一。手機快捷支付起步于2009年,在整個電商領域支付占比早已超過六成,在支付寶和余額寶支付方式中,快捷支付占比早已遠遠超過網銀支付和余額支付的總和。

                  3月23日下午馬云再度顯示了他對輿論的駕馭力,公開發布一篇名為《支付寶,請扛住!》的“抗戰”檄文,高呼,市場不怕競爭,市場怕不公平。四大天王聯手封殺,支付寶雖敗猶榮,雖死猶生,但決定市場勝負的不應該是壟斷和權力,而是用戶!

                  但是這一次銀行反擊了,銀行們的反擊似乎也非常具有技巧,并沒有在服務“用戶”的話題上去糾纏,也沒有通過沉默讓自己站在輿論的被動局面上。

                  3月24日,工行結算與現金管理部處長王鈜就限額問題高調對外公開回應稱,據銀監會《關于加強電子銀行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銀監發【2011】86號文)規定,對于由第三方機構完成安全認證的電子資金轉移與支付業務,應至少在首筆業務前由賬戶所在銀行通過物理網點、電子渠道或其他有效方式直接驗證客戶身份,并與客戶約定雙方相關權利與義務,長達3年,快捷支付一直處于“違法”狀態,銀行為此承擔了法律風險。

                  3月25日,支付寶迅速對上述說法予以反擊稱:驗證方式與86號文里要求的“其他有效方式直接驗證客戶身份”并沒有沖突,最初的合作其實非常愉快。

                  隨后,工行則關閉其他分行支付寶快捷支付的接口,保留杭州接口同意對接。

                  3月26日支付寶公告鼓勵涌入:如果使用工行卡開通快捷支付,提示簽約失敗,是因銀行簽約限制,建議用戶換卡支付。然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很快紛紛表示,調低快捷支付限額在于保護客戶資金的安全。建行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稱,調整支付機構快捷支付交易限額,是基于對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負責任的態度,安全性是國際公認的金融機構經營準則之一。

                  建行同時拿出數據:2013年建設銀行客戶在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每筆支付金額平均僅為295元,單筆支付超過5000元的交易筆數僅占總交易筆數的0.65%,因此,將快捷支付限額調整至單筆5000元對絕大多數客戶的支付體驗不會有什么影響。

                  這應該是這場對抗的高潮時點,但是雙方在這個過程中依然是你打你的牌我打我的牌,支付寶繼續強調客戶體驗至上,銀行們則拿出了一張看似無可反駁的王牌:安全性。

                  這是一場傳統銀行巨頭對新興互聯網巨人的較量。但僅僅是較量,誰也沒敢走到決裂的懸崖邊。

                  3月27日,備受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擠壓的傳統支付業老大銀聯進駐戰場。在銀聯十二周年致辭中,時文朝發出“宣戰書和動員令”:今天在這個市場上發生的一切,必將決定未來5-10年乃至更長久的市場格局。他反駁支付寶等公司的創新之名:當“效率”和“安全”的平衡被打破,維護公眾利益的底線被“創新”的名義碾壓,調整已無可避免。

                  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輿論戰已經初現戰國,讓監管者央行的有關負責人不得不回應,“我們的確沒有預料到”,并指出,目前這一稿實際上是在很小范圍內來進行征求意見,遠未成為定稿。

                  但是央行的表態背后也給余額寶們留下了巨大的壓力。央行官員進一步嚴肅表態:“把線下金融業務搬到線上的,必須遵守線下現有的法律法規,必須遵守資本約束。不允許存在提前支取存款或提前終止服務而仍按原約定期限利率計息或收費標準收費等不合理的合同條款。”一旦嚴格實行此說法,余額寶5000億規模中將有70%不得不另尋投資標的。

                  如此論戰在過去悶頭做事、低聲賺錢的傳統銀行業實在不多見,公關高手馬云這次的確遇到了對手。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