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探索目標價格制:農產品定價啟動再市場化

                2014-03-10 09:12 來源:半月談網

                  強化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格,繼續執行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探索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市場價格過低時對生產者進行補貼,過高時對低收入消費者進行補貼。農業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不管財力多么緊張,都要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農產品定價機制大調整的序幕已經拉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春節后,國家發改委再次強調了這一改革方向,表示2014年將選擇部分品種和地區先行開展試點。

                  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2004年,為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我國開始對稻谷和小麥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2008年,針對部分農產品價格下跌和賣難的問題,國家又開始對玉米、大豆、油菜籽等實施臨時收儲措施。目前,以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為主的價格支持政策,已成為我國補貼支持農業的基礎性措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對記者表示,這些舉措在保護農民利益、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弊端也逐漸凸顯。其中最為人詬病的是,政策導致農產品市場扭曲日益嚴重。

                  由于國家政策性收購掌握的糧源在市場上處于支配地位,使相關農產品價格基本由托市調控政策決定。“糧食等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及市場價格信號被人為扭曲,改變了各類主體的市場預期和經營行為。”程國強說,這一狀況若長期持續,將可能出現一些人們不想見到的結果。

                  這些結果包括,農產品種植結構失衡、農業上下游和相關產業受損、農產品市場更加敏感脆弱、進口壓力激增等,甚至有的農民不再關注市場變化,一旦出現銷售困難或價格下滑等問題,即尋求政策保護、追問政府責任,進而衍生社會穩定等問題。

                  改革勢在必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農產品價格也在此列。

                  政府并非放手不管

                  需要指出的是,農產品價格形成更多地由市場決定,并不是說政府放手不管。中央提出的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就是要在市場決定價格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所謂目標價格制度,是指政府預先確定農產品目標價格,農民按市場價格隨行就市銷售。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保證農民收益。“這就把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強化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很好地結合起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對記者說。

                  實際上,由于農業具有基礎性、弱質性、外部性和多功能性等特點,政府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和保護必不可少,這是世界慣例,只是在具體措施上,“應盡量選擇符合WTO農業規則、干預扭曲程度小、市場化導向的支持補貼政策”,程國強說。

                  當前,政府支持應主要體現在保障農民務農收益、提高生產者的積極性上,比如在制定目標價格時,基本原則是要補償農產品生產成本,使農民獲得基本收益。

                  另外,盡管未來農產品價格會更多地隨行就市,但政府有防止市場出現較大波動的責任。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綜合運用儲備吞吐、進出口調節等手段,合理確定不同農產品價格波動調控區間,保障重要農產品市場基本穩定。

                  先行試點,逐步推開

                  由于農產品價格對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影響巨大,相關改革將逐步推進。中央決定,2014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同時繼續執行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

                  “政府的托市收購價格或者臨時收儲價格,已經明顯超出國際市場價格的品種,要先改革”,葉興慶說,有的農產品進口到我國后,加上運費和關稅,價格還要比我們的產品低,這時如果繼續維持一個比較高的政府干預性收購價格,不僅對市場帶來很大的擾亂,甚至會把進口產品都收到我們的儲備庫里去。

                  程國強也認為,從我國目前的實際看,大豆等農產品國內供需缺口較大,進口依賴嚴重,對外開放度高,現行臨時收儲措施的托市保價效果非常有限,難以有效保護農民利益,因此比較適合作為試點品種先行推進改革。

                  盡管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但專家們指出,具體工作將更加繁重而復雜,包括制訂實施方案、確定目標價格、核定差價和數額、發放補貼資金等,這些方面都將直接影響改革的成效和進度,需要在試點中探索完善。此外,程國強指出,目標價格補貼制度仍屬于WTO農業規則中不可免除的“黃箱”政策,需要通過試點向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制度過渡。(記者 高遠至)

                責編:李婭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