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北京家長直言小升初怪圈 既苦了孩子又苦了家長

                2013-03-28 09:48 來源:法治周末

                  本屬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行為的“小升初”,在近幾年卻在許多大城市不斷呈現競爭加劇的局面,甚至與中考、高考并稱為“人生三大考”。在“小升初”畸形競爭中,奧數等培訓班是重要的“武器”,與“小升初”掛鉤的“奧數熱”屢經治理,依然熱度不減

                  “誰家擁有一個即將‘小升初’(小學升初中)的孩子,家長的內心一定是‘鴨梨山大’。”本屬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行為的“小升初”,在近幾年卻在許多大城市不斷呈現競爭加劇的局面,甚至與中考、高考并稱為“人生三大考”。

                  在“小升初”畸形競爭中,奧數(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簡稱)等培訓班是重要的“武器”,與“小升初”掛鉤的“奧數熱”屢經治理,依然熱度不減。

                  “以多元擇校、考試入學為核心的‘小升初’亂象,顛覆了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入學、教育均衡發展的宗旨,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滋長了‘以錢擇校、以權擇校’的不良風氣。”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要治理這一亂象,必須要轉變教育資源配置模式,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并監督政府履行職責。

                  北京成重災區

                  “上,必須得上!”北京市民張山猛吸了一口手上的香煙,“你的孩子要是不上,就出局了。”雖然自己的孩子才上五年級,張山卻已為他安排好了奧數、英語等各類培訓課。

                  “我知道孩子苦,但也沒轍啊。”張山用力把煙頭按在煙灰缸里,“北京‘小升初’的競爭太殘酷,五年級開始抓都晚了。”

                  張山只是北京眾多“小升初”家長中的一位,但他的話卻絕非危言聳聽。在近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3)》中,北京被列為“小升初”亂象的“重災區”。

                  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專門統計,北京全市各區總計有15種升學方式,除就近入學、電腦派位以外,主要可以分為“拼爹”、“拼孩子”兩大類:“拼爹”包含共建生、條子生、以學區房和擇校費擇校;“拼孩子”則包含通過“占坑班”點招、推優、特長等方式。

                  家長既非與名校“合作共建”的國家機關、大型企事業單位領導,也沒有強硬的社會關系能給名校遞“條子”,在“拼爹”行不通的情況下,只能“拼孩子”。

                  “只有通過奧數等競賽成為名校看中的拔尖生才有希望。”張山也很無奈,名校的錄取比例15:1,大家都學,你不學就沒得競爭了。

                  上述藍皮書強調,通過上培訓班、占坑班,以獲得進入熱門中學的機會,成為當前最普遍的渠道,奧數也成了“小升初”含金量最高的“敲門磚”。

                  熊丙奇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1998年北京“小升初”政策由統一考試改為“電腦派位”,許多家長不愿讓孩子進入薄弱學校就讀,重點學校為爭取優秀生源也不愿接收電腦派位生,進而出現了以奧數培訓為主的培訓學校,由它們承擔代替重點中學選拔學生的功能。

                  同年,具有官方背景的“迎春杯”數學競賽逐漸成為進入北京各重點中學的“通行證”。此后,又出現了清華附中“同方杯”、北大附中“資源杯”等杯賽,它們無一例外都在比拼奧數,各類奧數補習班應運而生。因與“小升初”掛鉤,賽事發展得越發紅火。2005年年初,甚至出現了4萬人報名參賽“迎春杯”的爆棚場面。

                  “現在是既苦孩子,又苦家長。”張山說,奧數是所有占坑班教學的重點,其次是英語,但這些課程的難度要遠遠超出小學生的要求,有的甚至達到高中水平。占坑班每年1萬多元的費用也讓家長吃不消,為了保證有競爭力,孩子還要參加巨人、高思等培訓機構課程,甚至要單獨請家教,這樣全部加起來一年差不多要花三四萬元。

                  “這個瘋狂的升學怪圈,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給家長帶來巨大的金錢壓力,更是嚴重干擾了小學階段的正常教學秩序。”藍皮書指出,當北京市每年5月公布當年“小升初”政策時,大部分占坑班早已完成招生使命,不少名校的“金坑”在前一年10月份已完成點招,春節前以“密電”的方式通知家長。

                  各地花樣頻出

                  其實,“小升初”亂象并非北京“專屬”,在很多大城市也比比皆是。

                  在上海,依托示范性高中的名校集團化運作,使得民辦學校逐漸變成好學校的代名詞,幾所被重點關注的熱門學校,成為“小升初”舞臺的主角。

                  在某中小學生家長集聚的育兒論壇上,上海市民王先生就為女兒進了黃浦區某民辦初中的“小五班”而歡喜,“‘小五班’主要補習語數外,數學是奧數,有些奧數題我看著都‘妖’,更何況讓孩子解,但進了‘小五班’就能拿到初中的面試(機會),還是很激動”。

                  記者了解到,“小五班”是近幾年出現的應對“小升初”的特殊培訓班,通常是在小學4年級升入5年級的暑期開辦,到次年4月初名牌初中選拔性考試之前結束。有的是學校自己開辦;有的是原初中的優秀教師退休后直接與學校合作;還有的由與名校合作的培訓機構代辦。因其與名牌初中有著“曖昧”關系,被認為是一條進入名校的“捷徑”。

                  上海市教委其實早在2011年年末便下發“證書禁令”,承諾學校招生不收簡歷、不收各類證書、不組織任何形式的入學前學科考試和測試,只看“上海市中小學生成長記錄手冊”。

                  但在民辦學校擇校的過程中,卻頻現暗中委托機構考試以搞活動之名的考試,借“小五班”提早錄取、預錄取、面試等各種形式。“小五班”成為家長集中火力攻取的新目標,奧數成績也成了擇校“硬通貨”。

                  在毗鄰京畿的天津,“小升初”則被分為“大小卷”。

                  “大卷”是指天津市小學生的畢業測試,“小卷”是指區別于全體畢業生參加“大卷”考試,因提前錄取而舉行的人數較少的考試。由于“小卷”含金量較高,通過考試,即使進不了重點學校也會被學校擇優進入公辦初中部,為此,許多小學生甚至從一年級就上各種以奧數為主的培訓班,參加各種杯賽和英語等級考試。

                  在廣東、成都等地的“小升初”爭奪也異常激烈。廣州舉辦“小升初”聯考的民辦學校近30所,聯考試題以奧數為主,2012年聯考中,4萬名考生爭奪3000余名額,可謂一位難求;同年11月18日,在成都也出現3000名小學生趕考“華杯賽”奧數熱身賽,來爭奪150名復賽資格的場景。

                  面對民辦學校的生源“掐尖”,公辦學校也暗中較勁,通過給優秀學生發短信,舉行名為“小升初”情況摸底等非公開、小范圍的測試來搶奪生源,其主要考試內容也是奧數。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針對北京“小升初”政策的問卷調查中,74%的受訪者支持奧數與“小升初”脫鉤。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度假季 沙灘女王泳裝扮美記

                度假季 沙灘女王泳裝扮美記

                眼看氣溫開始攀升,不性感怎么點燃夏日熱情。要性...

                7月內地影市觀影指南

                7月內地影市觀影指南

                七月向來是各路大片“占山為王”的時候,而這個七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