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公費醫療調查 1名公務員開支相當于50普通居民

                2013-01-25 09:47 來源:南風窗

                  通往更加公平的福利社會

                  不管怎么說,取消公費醫療制度,將其并入城鎮居民醫保的改革,又向著“基本醫療服務均等化”和社會公平的方向上邁出了艱難一步。不過,即便國內所有的機關事業單位均完成了醫保“并軌”,距離全國意義上“醫保并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共有三個子系統:在城鎮,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工作的在職職工為參保對象)、“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面向無工作的城鎮居民,如老年居民、學生兒童等);在農村,則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面向三個不同群體的三大醫保制度之間,存在著給付水平的巨大差異,在管理上也分別屬于社保、衛生等不同政府部門管理。因此,我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呈現出城鄉制度分設、管理分割、資源分散的“三分”格局和“碎片化”現象。

                  制度“碎片化”暴露出的弊端也日漸顯現。比如,城鄉之間以及地區之間的醫保待遇,在實際操作層面,通常無法有效接續,無論你是農民工、城市工薪族還是高管、技術人才,哪怕換個城市,其此前所繳的醫保也基本上打了水漂,需要在新的城市“從頭再來”。

                  這不僅增加了醫保的管理成本、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容易引發待遇攀比、群體矛盾。在中國進入城市化加速推進的當下,這不僅遏制了人口在不同地區之間的有序流動,也加重了那些在經濟地位上處于弱勢地位或具備發展潛力的年輕人群體的生存和安全的壓力,給他們造成一種普遍的不安全狀態,進而導致其對未來抱有更保守、更悲觀的預期。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他們不敢消費、過度儲蓄、難以對自身進行教育投資,在將來的產業升級和勞動力競爭中,逐步喪失競爭優勢,從而,一系列惡性循環開始接續。

                  事實上,目前中國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如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沖突加劇、國內消費不振等,在病根上都與我國沒有及時更新社會政策、沒能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這一肇因相關。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只有當人們滿足了“生存”和“安全”的基本需要之后,才會考慮更高層次的發展需要。而作為“社會安全網”和“減壓閥”的社會保障系統只要闕如一天,普通民眾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就會匱乏、飄離一天。

                  因此,加快城鄉和地區間基本醫保統籌的步伐、逐步縮小“三大醫保”間的待遇差別、加快推進“三大醫保”的制度整合,使國民的社會福利體系沿著公平、正義、共享的價值取向持續發展,已成為擺在決策者面前不容忽視的重大課題。(記者 李克誠)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道,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