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國外中產階層境遇調查 挪威致力確保收入平衡

                2012-11-08 09:37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美國中產趨于萎縮

                  自從二戰以來,美國已經取代英國等歐洲強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實現了有房、有車、有穩定工作的“美國夢”。充裕的資源稟賦、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和創新能力、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優越位置、無可比擬的全球金融資源調動力等都在支撐著美國民眾的“美國夢”。

                  由于主要選民基礎是中低收入階層,數十年以來,美國民主黨力推和完善公立醫療體系、建立聯邦政府強制性的社會保險福利金體系等社會安全網,從而保障美國普通民眾的福祉。金融危機后,美國聯邦政府又通過擴大對中低收入家庭的食品券、延長失業救濟金發放時限等方式來提高民眾福利。

                  但是,近年來美國的貧富懸殊卻有擴大的跡象。據美國知名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近期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自2000年以來,美國中產階級規模繼續萎縮,相對購買力日益下降,生活受挫感增加:85%的美國中產階級人士認為,想要維持像樣的生活水平比十年前更難。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則顯示,從2007年到2010年是美國貧困人口連續攀升的四年,僅在2010年當年,美國的貧困人口就增加了多達260萬人;若計入通脹因素,美國普通民眾的家庭收入已萎縮到了1996年的水平。2011年只有51%的美國成年人屬于中產階級,遠低于1971年61%的比例,而與此同時,最富有階層的人口比例由1971年的14%上升至2011年的20%,低收入階層的人口比例也從1971年的25%上升至2011年的29%。

                  與記者交流的很多美國普通民眾指出,在30年前的美國,如果公司老板拿到普通雇員10倍以上的薪水都不好意思回家,因為他們和普通雇員住在同一個社區里,現在很多企業老板和雇員都不住在同一個社區里,他們拿著普通雇員800倍的薪水也不奇怪。很多美國中產階級父母悲觀地認為,子女未來的經濟前景會和他們一樣糟糕。

                  美國中產階級家庭普遍認為,這種局面是政客、銀行家和大企業的錯。金融過度創新、上市公司豐厚的股權激勵、傾向于富有階層的稅收政策、強勢利益集團對社會財富分配的絕對話語權等都是造成這種局面的誘因。過低的資本利得稅是造成當前美國貧富懸殊拉大的重要原因,“股神”巴菲特、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等超級富豪的主要收入來自股息等投資收益,目前美國投資人士繳納的資本利得稅率僅有15%,成為民眾詬病的對象。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 施蒂格利茨在2012年出版的著作《不平等的代價》中,將美國貧富懸殊拉大和中產階級利益受損歸咎于體制因素,認為是市場投機和政治運作綜合作用結果。美國當前的政治體制被強勢經濟集團綁架,正將美國市場和稅收制度朝著有利于富豪利益的方向塑造;這種局面不僅造成美國經濟增速下滑、社會動蕩增多等顯性后果,也造成了更嚴重的隱形后果,平等競爭的美國國家形象逐漸黯淡,民主制度對民眾的關切日益淡漠,國家凝聚力正在下降。施蒂格利茨引用美國官方的統計數據指出,1980年美國的基尼系數(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0~1之間,數值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0.4是貧富差距的警戒線)為0.4,而到了2009年,美國的基尼系數已經達到驚人的0.47。(記者 藍建中 李國榮 蔣旭峰)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道,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