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吳良鏞:在碰撞與矛盾中 尋找城市失落的靈魂

                2012-10-23 09:51 來源:南方周末

                  編者按

                  自梁思成以降,傳統(tǒng)建筑的現(xiàn)代化之路一直是中國建筑師的案頭命題。作為梁的學生和繼承者,吳良鏞畢生的夢想是讓人們詩情畫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當下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建筑試驗場,傳統(tǒng)、文化、個性和美感正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吳良鏞耄耋之年再出發(fā),致力于解決 “城市病”和“千城一面”的庸俗化傾向。他不斷重申半個多世紀前的常識:中國城市不應是西方僵化的復制品,而是富有傳統(tǒng)和靈魂的家園。

                  中國城市正在成為外國建筑師標新立異的試驗場,吳良鏞一直在對抗這樣的潮流。他認為中國城市建設的危機,實際上是傳統(tǒng)秩序的失落、時代精神的迷茫。

                  資料圖:吳良鏞。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資料圖:吳良鏞。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吳良鏞 

                  吳良鏞(1922-)建筑學家,兩院院士,中國人居環(huán)境科學開創(chuàng)者。

                  1944年,畢業(yè)于國立中央大學。

                  1946年,協(xié)助梁思成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建筑工程 學系。

                  1980年和1995年,分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年,法國政府授予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勛章。

                  2000年,國家建設部授予首屆“梁思成建筑獎”。

                  2012年2月,獲201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理想“孤本”

                  時間到這里仿佛變慢了。秋天早晨的菊兒胡同剛睡醒,一進一進的院子走入,粗斜的老樹仍在,院子中央整齊地碼了幾十盆花草。四方形的天井讓人安心。

                  不知誰家孩子在練鋼琴,跳躍的《卡門》樂段從門縫里飄出來,不覺得吵,倒像是有人在極富旋律線的斜屋頂上擲玻璃珠。

                  有人趿拉著拖鞋走出屋,揉著眼睛背著手澆花。兩位老人坐在墻根下曬太陽,偶爾才搭一兩句話。他們身后墻上整片的爬山虎,葉子正逐漸褪成紅色,結出了成串的小紫色果。

                  站在胡同里,市聲渺遠,只覺幾千年幾百年的日子就這么悠悠地過了下來。風雨不動的世上人家。

                  梁思成在1949年9月致北京市市長聶榮臻的信中,談到建筑師的職責:建筑師是以取得最經(jīng)濟的用材和最高的使用效率,以及居住者在內中工作時的身心健康為目的的。

                  他有意強調“建筑師”與“土木工程師”的不同,前者更富于藝術精神,須用一顆敏感的心去體貼萬物,并懂得一個好的建筑如何帶給人感官上的愉悅、靈魂深處的溫暖。

                  “菊兒胡同”,詩意棲居的代表作,正是梁的學生和繼承者吳良鏞在北京四合院基礎上設計出的現(xiàn)代民居。

                  1987年,菊兒胡同是積水、漏雨、雜亂無章的典型地區(qū),吳良鏞受邀設計改造。他的“有機更新”理論認為,住房是城市的細胞,新建房應自覺地順應城市的傳統(tǒng)肌理,于是有了“類四合院”,既保留了天井、院中的老樹,又能容納更多住戶。房屋為白墻黛瓦,錯落別致。

                  吳良鏞非常留意娛目之景:在坡頂修建樓閣和平臺,可遠眺景山、北海、白塔;在院中配置不同姿態(tài)的樹種,使院落小景豐富有變;甚至樓閣的高度不一,增加建筑群輪廓線的變化,屋頂亦因此有了韻律美。

                  如今住在高層小區(qū)里的北京人,是無法享受到郁達夫筆下“故都的秋”了。菊兒胡同里的人卻仍可坐擁舊時的景色——

                  “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p>

                  1993年,菊兒胡同改造項目獲得聯(lián)合國“世界人居獎”,一時間名聲大噪。直到今天,仍為人津津樂道。然而菊兒胡同修建了兩期之后即告終止。

                  關于菊兒胡同的爭議也很多。有的人認為,以該地段的重要性而言,菊兒胡同第一期標準不夠高。也有人基于對當時中國普遍經(jīng)濟水平的估計,說菊兒胡同標準太高,沒有價值、沒有典型性,別的地方蓋不了。吳良鏞認為這是“地產商”的思維。

                  舊城改造涉及的產權、造價、拆遷等各方利益問題本已很復雜,當政府和房地產商涉入其中時,吳良鏞追求的美和舒適,甚至對老北京城舊有肌理的重視,漸漸被房地產業(yè)片面追求高容積率的聲浪淹沒。

                  “我并不是要所有的房子都蓋成菊兒胡同,而只是探索了一條傳統(tǒng)建筑改造的路子?!眳橇肩O說,“據(jù)它的條件、根據(jù)當時的問題,能夠在當時當?shù)氐沫h(huán)境里得到發(fā)展、創(chuàng)造它的特色,這是我追求的?!?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shù)?,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