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里乾坤
電商求“倉”若渴
龐大的配送員隊伍之后,還需要有巨大的倉儲:樂淘網的北京倉儲在一年內從1000多平方米增長到10000多平方米;凡客庫房面積從去年的十幾萬平方米增加到三十幾萬平方米;京東商城、當當網、卓越亞馬遜等所有上規模的電商都在廣收地,廣建倉;甚至連淘寶也打算花上100億元為要求商品標準化倉儲的大賣家建立統一倉庫。可以想象,人人都要買地建倉,倉儲的租金也在水漲船高,據說上海青浦地區倉儲的租金已經到“每天每平方米漲1元”的程度了。
3比商品
除了淘寶與拍拍兩個“聯邦制”的電商從一開始就當自己是“網上雜貨鋪”外,其他所有的電商都是從“網上專賣店”起家的:京東賣電子產品、當當賣書、卓越亞馬遜賣影碟、凡客賣衣服、紅孩子賣母嬰用品……所有這些都是以一個“垂直”的姿態切入網上購物,原因無他,群雄在發家之前都有自己熟悉的領域,從這個垂直的領域切入市場成功的把握較高;甚至連打著“網上超市”旗號的1號店,其實嚴格而言也是從快速消費品類“垂直切入”的。在大家還在各自的垂直領域悶聲做事的時候,群雄間幾乎沒有競爭的空間,正如京東不會去關心凡客的衣服賣什么價錢,凡客不會去關心當當的書賣得怎么樣;大伙兒在這個階段也不怎么強調自己的商品數量如何豐富,反正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當有一天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說“我要做百貨商場”的時候,情況就發生了變化:群雄們開始出現了交集,而且交集越來越大,終于當“雜貨鋪”升級成“百貨商場”的時候,戰爭開始了。當當賣書,京東也要來賣一份,而且要賣得比當當便宜;凡客不光賣大人的衣服,也要賣剛出生的BB衣服,搶紅孩子的生意;紅孩子也不示弱,家居用品也開賣……從垂直到百貨,群雄們都領悟到了一個真理:單賣一類商品不怎么賺錢,要所有類別的商品一起賣,充分發揮消費者的購物欲望,用利潤高的商品補貼利潤低的商品,這樣在價格戰之下,整盤生意才不至于虧錢。
內里乾坤
商品類別決定賺錢能力
主營商品類別的選擇會帶來不同的成長效果。主營3C產品,近年積極向大家電、汽車用品、圖書百貨等擴張的京東商城去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掌門人老劉每年都為京東翻番的增長率自豪;不過3C商品利潤極低卻是老劉心中的坎。另一個例子是主營快速消費品的1號店,掌門人于剛透露過去兩年他們的年增長率在10倍以上!“2009年我們翻了10倍還多,2010年我們翻了將近17倍,做到8億元”,盡管賣花生、餅干等零食的1號店單個訂單的交易額不如京東高,但3C產品毛利低于10%,而超市商品則至少在20%以上,對比之下誰更賺錢大家心中有數。
隱蔽戰線
除了上面明的打斗以外,電商群雄還有暗地里的激斗,例如廣告戰、風險投資戰、品質戰……
1 廣告戰:水漲船高
電商群雄們為了獲得一個新增的用戶,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去做廣告。例如平均100個瀏覽網站的人,最后下單交易的可能只有2個-4個,要維持客源源源不斷地進入,群雄們不得不為廣告商持續地貢獻廣告費。通常搜索引擎、郵箱服務商、SNS網站等都是電商群雄砸廣告的地方。不過,當所有電商都要砸廣告的時候,廣告價格也在水漲船高,甚至漲了10倍。
浪淘金掌門人周杰指出,根據電商的發展過程,其廣告投放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磨合業務階段,這時不需要很大的投放量,但需要質量好的潛在消費者,目的是磨合各種流程,包括網絡的服務流程、轉化流程、倉儲、物流、客服等等;磨合好了之后會進入快速形成規模的過程,這時營銷的重點就變成很多的新客戶,推廣手段一是促銷,二是捕捉強需求的購買人群;第三個過程是后規模階段,已經形成了比較大的用戶規模,營銷重點就變成單純的獲得新客戶與深度影響老客戶的階段,就需要借助推廣工具把淺度用戶推動到深度用戶,從深度用戶推動到忠誠用戶。由此可見,隨著電商的發展推進,他們砸廣告的目的也在發生變化,撒網式的廣告投放模式需要做出新的改變。而順應電商的變化,浪淘金主導的按廣告效果付費的模式成了電商群雄們的新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