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盲人王曉軍女士在導盲犬貝貝的帶領(lǐng)下下海游泳。新京報記者 郭鐵流
“幫盲人尋一雙眼睛”
王鑫曾月薪2萬元,目睹母親有導盲犬后生活改觀遂辭職成為馴犬員,月工資1900元
“向前!”“左轉(zhuǎn)!”“停!”
相同指令,王鑫每天要重復(fù)數(shù)百遍;不論刮風下雨,王鑫每天要帶導盲犬在鬧市區(qū)行走。導盲犬每天至少要走一小時,以適應(yīng)車流、紅綠燈、鳴笛聲,并學會躲避車輛、上下臺階、繞過障礙。
這是王鑫一天的工作。
32歲的王鑫是大連導盲犬基地的馴導員。她一人管5條狗,每條狗都單獨訓練。一天下來,她要帶著狗走5小時,步行超過40公里。
“因為要拉著幾十斤的狗不停地走,晚上回家,雙腿像灌鉛,一步都不想動,胳膊疼得舉不起筷子。”王鑫說。
在導盲犬“出師”前,這樣的訓練要持續(xù)一年,而成功幾率不足30%。因為有些狗性格過于活潑,或有咬人的行為,它們都會被淘汰。
王鑫當基地馴導員,源于她的母親。
2009年6月,王鑫母親王曉軍成為基地首批導盲犬的使用者,與導盲犬貝貝配對成功,建立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
“我媽媽有了貝貝后,可以四處散心、購物,一改從前的孤獨,我想讓更多盲人擁有和我媽一樣的機會。”王鑫解釋自己做導盲犬馴導員的動機。
但王鑫的想法遭到母親極力反對,理由是馴導員太臟太累,且收入微薄。王鑫本來在外企任高管,月薪達兩萬。但在她堅持下,她成功應(yīng)聘為導盲犬馴導員。
大連導盲犬基地屬民間公益組織,工作人員的薪水低。馴犬員的基本工資為1900元,只有大連市人均工資的一半。
三年來,王鑫身邊的同事?lián)Q了一撥又一撥。目前基地馴導員多數(shù)為1986年以后出生、剛畢業(yè)的大學生,王鑫是年齡最大的。她承認,基地的工資支付不了她的日常開支:“花的是從前的積蓄,如果結(jié)婚,這樣的收入肯定難以養(yǎng)家。”
但王鑫說,每當看到自己訓練出的導盲犬上崗,“就如同我?guī)兔と苏业揭浑p眼睛,那種成就感,無可比擬。”
“迷惘、困惑,在希望中堅持”,王鑫的微信簽名如此寫著。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