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刊:1996年你決定跑奧運會5000米,算是一種抗爭或證明吧?
王軍霞:那時候大家一再說,包括馬教練也說,這幫丫崽子離開我,誰也不可能出成績。我就是離開他以后的一個有力證明,而且大家也忽略了許多沒有離開他,或是回到他那里訓練的人怎么樣,做一個比較。1994年我離開,跟毛德鎮教練訓練,大家說我毀了“馬家軍”,曲云霞和許多其他隊員都在跟馬教練訓練,他們在準備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甚至2008年奧運會,他們有十幾年的時間在訓練。十幾年與我的3年比,他有足夠的時間培養出更多的王軍霞,結果呢?
那時候大家認為馬家軍就是不可戰勝。我這么說不是想否認馬指導當時帶隊所創造的成績,只是大家忽略了許多東西,當時的媒體也過于神化了我們隊伍。當時在宣傳等方面是全封閉的,隊員沒有開口說話的權利,說出來的話也是被教過的,都不是真正的狀態。所以說出來的不是真正想表達的。
人物周刊:現在可以開口說了?
王軍霞:是我老公說的,他覺得我受了太多委屈,應該說出來讓大家知道:我不是為了錢離開馬教練,我不是造成馬家軍姑娘大逃亡的罪魁禍首,我不應該是一個罪人。我對體育運動有了真正了解,可以為中國的體育運動作出更大的貢獻,哪怕我不在場上跑。
人物周刊:你是指自己對體育的理解和專業運動的訓練手段?
王軍霞:美國及許多國家更注重全民體育,而不僅僅限于拿金牌。一個國家的未來不是靠幾塊金牌決定的,而是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我們國家過去推廣全民健身運動是政府行為,每年各體育局都有任務,完成多少大型賽事和多少小型運動,而且是國家撥款。現在是市場經濟,許多企業會和全民健身運動融合在一起,他們出資提倡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也就是近些年我們能夠與安利合作,推廣健康跑的最主要原因。
人物周刊:很多人回憶自己的運動生涯時都說他們“不屬于自己,不屬于父母,屬于國家”,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王軍霞:那個時期我也會這么說。我是一個地球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對這個地球有益。我認為人的存在應首先考慮個人——不是個人利益,而是個人成長——把自己完善,才能夠去考慮其他。賽場上還是要靠個人完成整個過程,把國家作為一種動力。
人物周刊:你現在的價值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形成的?
王軍霞:就是一步步成長過來的。我從小參加運動就不是為了拿冠軍,而是喜歡,那時的鞋子不好,腳趾甲會因擠壓變黑、發紅,會有新的趾甲長出來,但對我來說,跑步就是輕松、快樂的事情。我在運動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找到了超越自我的快樂。現在我感謝那段經歷——一切都被切斷了,只能自謀生路時,我學會了獨立思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