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愛美,愛照相”
這是雷鋒人生中最長的一次旅行。
1958年11月,他拎著半舊的藍布行李包和沉甸甸的棕皮箱子,皮箱里塞著當時最流行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及一把幸福牌口琴,從湖南奔赴遼寧。
遼寧鞍鋼在湖南招收工人。雷鋒放棄當時時髦的開拖拉機的工作,進入鋼廠。那個年代,“鋼鐵工人”是年輕人最向往、最崇拜的職業。
武漢,雷鋒途經的第一站。站在武漢長江大橋下,雷鋒神情莊重,突然開口跟同行的劉必華說:“原來全是鋼鐵啊……這需要多少鋼鐵啊!”
在修建才一年的熱門景點武漢長江大橋下,雷鋒拍了一張照,右臂上耷拉著一件外套,左手拎著一個印有鮮花圖案的蘆編提籃。
照片上,蘆編提籃的鮮花曾在六十年代,被紀念館的人用技術抹掉———鮮花在當時意味著“小資情調”。直到20年后,原圖才被展出。
“雷鋒愛美,愛照相。”部隊宣傳員季增曾給雷鋒拍過很多照片。他說,雷鋒逝世后,搜集到雷鋒自己在照相館拍的照片共54張。
武漢留完影,雷鋒拎著鮮花提籃,來到北京。在天安門廣場,金水橋前,雷鋒坐了許久,和一名執勤戰士討論“毛主席是不是住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問題。
之后雷鋒在天安門前照完全身照,又瞥見旁邊的青年跨著一輛摩托車,他跑過去,騎上去,也拍了一張。
這是一張讓人印象深刻的照片:雷鋒身體前傾,腳蹬皮鞋,一臉燦爛,仿佛正在長安街上飛馳。
1959年底,雷鋒在鞍鋼已是一名先進青年,月收入30多元。毛澤東說“此人懂些哲學”
雷鋒愛演講。小學畢業那天,他走上講臺,面對全校師生,宣布他的人生目標:當個好農民、當個好工人、當個好士兵。此后6年,雷鋒都在認真完成這一人生規劃。
小學畢業,他響應政府號召,回到農村當一個“新式”農民;鞍鋼招工,他放棄舒適的工作條件和待遇,成為一名學徒工;在成為一名先進工人后,他又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實現參軍夢。
每次“跳槽”,雷鋒的收入都在“減少”。
在農場開拖拉機時,每個月拿32元;鞍鋼做學徒時,每月是22元;參軍后,每月只有6元戰士津貼。
在鞍鋼,有一工人師傅問他,為什么要來鞍鋼。他說,為了“1070”。“1070”是當年黨中央定下的鋼鐵指標,要求1958年全國鋼產量翻番,達到1070萬噸。
怎么處理金錢和職業的辯證關系,雷鋒有他的原則。
毛澤東看了《雷鋒日記》后則說:“此人懂些哲學”。
1959年,雷鋒忙著參軍。他身高1.54米、體重54.5公斤,還有鼻竇炎,這些都不符合參軍標準。
此后,雷鋒從鋼廠請假,踏著山路,步行幾十里,到遼陽市武裝部。為了見武裝部時任政委余新元,他在值班室蹲了一宿,隨后向余新元說自己的苦難史。
雷鋒在老家也曾用過這招。1956年,雷鋒要爭取鄉政府通訊員的職位。笑容可掬的他,在組織部干事詢問家庭狀況時,臉色一暗,瞬間落淚。他還展示了一本自制的小冊子“苦難家史和我的理想”,隨后他成為鄉里的公務員。
跟政委說完苦難史,雷鋒在兵役局住下,他四處搶活兒干,引人注意,講述他參軍的愿望。余新元被打動,他向時任遼陽市委書記曹琦爭取,最后給出的權宜之計是,讓雷鋒獲得一個候補名額,頂替到部隊后復檢不合格的人,成為便衣通訊員。
第二個阻力來臨:鞍鋼不出具政審表,稱1958年雷鋒進廠時沒有原始檔案。入伍計劃再次擱淺。
僅僅7天,雷鋒已贏得了時任團軍務參謀戴明章的好感。雷鋒曾在溜冰場用激昂的語調宣講年輕人應當應征參軍、保衛祖國,他每到一處都無例外地會招引許多人,聽他進行演講。這個場景讓戴明章印象深刻:“他稱得上是一個很好的政治宣傳員。”
在與各方通報后,戴明章動用了“特權”,在他掌握的新兵機動名冊上填進了雷鋒的名字。作過9首詩
戰友喬安山回憶雷鋒時說,他有一種模模糊糊的感覺:雷鋒和我們不一樣。
怎樣能盡早完成工作任務,在食堂開飯時搶著一份好菜,積攢下幾塊錢寄給家里,這些似乎是喬和身邊的同齡人的命題。
雷鋒不同,他會在夜里敲喬的門:“小喬,有電影,去不去?”遇上10里以外的地方放映,連跑帶顛也要趕過去。
他還愛跳舞,接受新事物快,個子雖矮,但舞姿瀟灑,頗得鋼廠女員工的喜愛。
在雷鋒照片中,還有一張雷鋒文人氣質的照片。他脖子上圍著“五四”青年式的圍巾,手里拿著書卷,腳上穿著黑皮鞋,嘴唇紅紅,一副浪漫文人的造型,背景則是小橋流水。
當時,雷鋒在鞍鋼夜校兼職語文教師。
雷鋒雖然只有高小畢業,但一直愛看書。
他有個藤條箱子,里面放著《卓婭和舒拉的故事》《沉浮》《劉胡蘭》等各種書。雷鋒在老家農場時,女同事王佩玲總會向他借書看。
王佩玲在20世紀90年代的回憶文章中說,“有時我晚上到河邊洗衣服,雷鋒執意陪著我,并且把書本上或報紙上看到的故事講給我聽。我感到很幸福,少女的浪漫情懷得到了很大滿足。”
在望城公務員的合照里,雷鋒是唯一一個從夾克里翻出白色襯衣領子、口袋里插著一支鋼筆的人———這是60年代里文學愛好者的裝束。
雷鋒作過9首詩,其中一首以“南來燕子”為意象,描述所在的團山湖農場的變遷:“這南來的燕子啊!你是這樣輕快地飛翔,許是欣賞這美麗的景象: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條白銀管,灌溉這片肥沃的土地,團山湖與烏山對峙,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偶像也有缺點
部隊宣傳員張峻已80多歲,曾和雷鋒有長時期的相處。雷鋒能讓他感動,因為雷鋒是個普通人,有缺點,也會犯錯誤。
張峻回憶,雷鋒也會年少輕狂,會偶爾向人炫耀一下他的軍功章;他在外面做好事,常常會回得晚,在部隊就是不守紀律,所以也受批評;他甚至直接到廚房自己拿吃的,炊事班說兩句后,他氣得“呱”就把盆摔了,第二天又主動去檢討,說自己做錯了。
這些所謂的“小瑕疵”從未妨礙雷鋒行使心中的善;也不妨礙雷鋒省下錢、支援災區支援人民公社建設;也不妨礙他做好事,不妨礙他見義勇為。
1960年八九月間,雷鋒所在的團連續收到兩封表揚信,表揚雷鋒將積蓄捐給災區和人民公社。此后,雷鋒被安排作報告,去各地演講,開始日益“走紅”。
雷鋒成名后,被拍攝的機會很多。最初面對鏡頭時,他有些羞澀,忸怩著,不知如何是好。報告的場合越來越多,照相越來越密集,雷鋒也越來越懂得照相,他知道如何按照季增和張峻的意圖去擺出姿勢。
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鋒和戰友開著卡車,運送棉衣,回到連里,裝卸完,他們準備洗車。雷鋒在車外指揮,卡車突然撞折一根柞木桿子,桿子砸中雷鋒太陽穴,雷鋒沒吭一聲,倒在地上。12時05分,雷鋒的遺體被蒙上白床單。那年雷鋒22歲。據《新京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