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騙子有劇本!"公檢法"來電騙局是這五步!

                2016年04月25日19:15  來源:都市報道

                5034

                  電信詐騙,讓人不勝其害、也讓人不堪其擾,在受害者中有人傾家蕩產,也有人家破人亡。2015年,全國電信詐騙發案59.9萬起,被騙走222億元,這兩個數字觸目驚心。騙子下了哪些套子?鉆了哪些空子?我們該怎樣識別,如何預防?央視新聞推出系列調查報道《起底電信詐騙》,逐一掀開六大騙術的底牌。今天要起底的是冒充“公檢法”來電。近來,涉臺電信詐騙犯罪引人關注,每年有100多億元詐騙贓款被騙子從大陸卷到臺灣,數目驚人,而冒充公檢法,正是此類詐騙幾乎必用的伎倆,僅僅幾個電話就能讓人拿出幾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元,這其中的貓膩在哪兒呢?“我是警察,你的信用卡在洗錢”

                  浙江溫州的陳女士在2015年12月接到了一個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溫州市鹿城區公安局刑偵大隊隊長,并指出陳女士所辦的一張信用卡涉嫌洗黑錢。

                  為了讓陳女士相信,電話里的這名男子說出了包括身份證號在內的陳女士一系列個人信息。在聽出陳女士開始有些將信將疑后,這名男子隨即話鋒一轉,表示只要陳女士配合調查,就可以幫助她證明清白。

                  掛斷電話后,陳女士立刻撥通了114,經過查詢發現,剛才這名男子的來電號碼確實是溫州市公安機關的一個辦公電話,于是陳女士按照對方給所謂的北京市公安局電話打了過去。

                  對方要求她找一家復印店接收兩份傳真,而在其中一份蓋有北京市公安局公章的逮捕令上,準確無誤的印著陳女士的名字,證件號碼等信息,上面說因為陳女士涉嫌洗錢犯罪已經被提請逮捕了。

                  此時,陳女士已經徹底相信自己惹上了麻煩,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她先是將6萬元存款轉入對方指定賬戶,隨后又向銀行貸款27萬元繳納了“取保候審費”。

                  而以各種名義逼迫她匯款的電話卻接連不斷,此時的陳女士開始四處找親戚朋友借錢,五千、一萬,每借來一筆錢,她都會趕緊轉給對方。就這樣,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陳女士又陸續轉給對方53萬,總計轉賬113萬。

                  她的異常舉動引起了家人的注意并最終到派出所報警,警察告訴陳女士她遇到了騙子。警方調查后發現,113萬元匯款已經被轉移到了境外。

                  如今,陳女士為了償還被詐騙時欠下的債務,已經變賣了家中的一套房產,但要想把全部的欠債和貸款還上,還遠遠不夠。

                  詐騙有劇本 五步請君入甕

                  冒充公檢法進行電信詐騙,是所有電信詐騙犯罪中涉案金額最高的一類騙術。在貴州警方最近偵破的一起案件中,僅一名受害人就被騙走了1.17億,令人震驚。

                  整個詐騙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電話中的演技,按照詐騙劇本的要求,要聲色俱厲、聲情并茂,誘騙他人入局。而全部過程一般會分為五個步驟。

                  第一步:騙取信任。騙子通過網絡購買的受害者個人信息,例如身份證號、住址等隱私來取得受害者初步信任,同時會通過改號軟件將來電顯示為警方辦公電話,讓受害人撥打114查詢驗證,進一步增強信任。第二步:震懾。騙子會通過聲色俱厲的語氣,強勢震懾并控制受害人。第三步:恐嚇。騙子讓受害者徹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個重大案件,隨時可能被逮捕。為了增強恐嚇,讓騙局更加逼真,騙子會通過虛假政法機關官網或網絡傳真讓受害人收到一份通緝令。第四步:轉賬。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緩和語氣,誘騙受害人入局。第五步:電話遙控轉賬。騙子聲稱資金調查,實則是要求受害人把將銀行卡插入ATM機,然后把卡內的資金轉到指定的賬戶。至此,整個詐騙過程完成,受害人卡上的存款將全部落入騙子手中。但這還不是騙局終結,很快,受害人還會繼續接到威逼轉賬的電話,詐騙劇本要求,一旦上鉤就要吃干榨凈,直到賣房。

                  巨額資金如何流入境外?

                  溫州警方在對陳女士被騙案件進行調查后發現,打入騙子指定賬戶的匯款,迅速從一張卡分散到了幾張卡、再到幾十張、幾百張,金字塔狀逐級分散,層層分發,最終化整為零,滿足了每張卡最多取兩萬現金的條件,在臺灣被分別提現。大宗資金會在很短時間內在境外被整存零取,提現瓜分。而銀行卡正是此類詐騙轉賬的關鍵工具。

                  今年3月,一條有組織辦理銀行卡,然后出售給臺灣地區詐騙集團的黑色產業鏈,被溫州警方和沈陽警方聯合打掉。26名收販卡人員中,有3名組織者,其余23人均為專業開卡人員,每人開戶辦理的銀行卡都在10張以上。

                  據犯罪嫌疑人梁某交代,一張用真實身份證辦理的銀行卡,包括密碼可以賣60到80元;如果包含網銀、U盾及身份證復印件,可以賣100元;最多的一個人共賣掉了自己名下的62張銀行卡。為了規避銀行單人開戶數量的限制,他們會在網上向一些社會閑散人員等公開買卡。

                  幾經轉手,這些銀行卡最終以每套800元到1200元的價格,落入到了臺灣詐騙集團手中。有了足夠多的銀行卡,在臺灣的騙子們就能把騙到的錢化整為零,在當地的ATM機上提取現金。在貴州都勻特大電信詐騙案中,警方查實騙子為了提取1.17億詐騙所得資金,動用了9942張銀行卡轉賬提現。

                  “通緝令”傳真專騙老年人

                  騙子之所以能得逞,受害人之所以會上當,通緝令是其中最具迷惑性的道具。很多受害人正是在偽造的通緝令的恐嚇下,亂了分寸,同意轉賬。這些偽造的通緝令是怎樣煞有其事地傳到受害人的手中的呢?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冒充公檢法詐騙,犯罪嫌疑人會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及身份證照片制作成假通緝令。

                  針對會上網的年輕人,嫌疑人會通過偽造的檢察院官網給受害人傳送“檢察院通緝令”;老年人是騙子重點侵害對象,針對不會上網的老年人,犯罪嫌疑人會通過傳真的方式送達假通緝令。

                  值得關注的是,騙子使用的傳真,并不是我們平常習慣使用的傳真機,而是近兩年才出現的網絡傳真。

                  網絡傳真也叫電子傳真,它的原理是通過互聯網可以將文件傳送到全球各地的普通傳真機上,由對方在傳真機上接收傳真件。而發件人不需要傳真機,隱蔽性強。

                  防范冒充公檢法詐騙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需要記住兩個最關鍵的環節:1.公檢法人員是絕不會不會通過電話(更不會是手機電話)通知你已涉案;2.公檢法辦案絕不會把通緝令或逮捕令郵寄到個人手中。

                  但除了提高個人防范意識,要想讓騙子無從下手,無孔可入,還需要相關機構嚴格管住銀行卡買賣、明確虛擬運營服務的相關責任,茲事體大!

                文章關鍵詞:騙子;劇本;公檢法;來電;這五步 責編:李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退休教師遇電信詐騙反賺騙子51萬:要把錢交國家

                  得到胡大伯確認后,騙子就開始按照劇本走戲了:“你涉嫌一起北京的洗錢案,起碼要跟毒販關36天。到了聞潮派出所報案前,胡老師查了查銀行流水,除了他原先卡里的錢,賬戶里多出了51萬左右的錢。

                • 大學生被騙兩千多 騙子囂張:沒警察抓到我

                  QQ里留言冒充好友騙錢這樣的把戲不算新鮮,但是仍有不少人接連中招。”  更讓小橙氣憤的是,騙子還在她的班級群里留言,稱“這個QQ我已經釣到1萬多塊錢的魚了”“縱橫黑客界這么多年,沒有警察抓到我”。

                • 騙子“盯上”農村留守老人

                  民警建議,家人要多給老年人交流關懷,當地有關部門應多給留守老人宣傳法律知識,提高他們的防范意識和識假打假的能力,留守老人自我保護能力強了,騙子得手的機會就少了。

                • 騙子伎倆再出新花招:付賬再要回 真錢變假幣

                  今年6月以來,許昌、安陽、尉氏三地相繼發生5起作案手法類似的詐騙香煙案

                • 騙子瞄準大學新生接待處 誆走女生萬元學費

                  陳某在火車站設大學新生接待站,一女生和父親趙某一起到學校報到時,被陳某從火車站領到學校,并以幫女生辦銀行卡副卡為由,騙走趙某銀行卡密碼,趁機盜走卡上的11400元學費。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