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后,中紀委再出“大招”。短短3小時內,先后通報浙江省寧波市市長盧子躍和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陽涉嫌嚴重違紀被查的消息。就在不久前的3月4日,中紀委通報王珉落馬消息。在不到半月內,已有三名省部級官員落馬。(3月17日 新京報)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和民族責任。一個廉潔的政黨必將會帶來一個全新的希望和成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兩高”的工作報告用數據和事實深刻詮釋了我國反腐倡廉動作之大、力度之狠、成果之碩,令萬眾歡欣,更飽含期待。據2015年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91.5%的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成效表示滿意,90.7%的群眾對遏制腐敗現象表示有信心,90.6%的群眾認為當前違紀違法案件高發勢頭得到遏制,分別比2012年提高16.5%、11.4%、5.2%。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從嚴治黨,反腐永無“暫停鍵”,從中反映了黨中央對反腐斗爭的態度之鮮明,立場之堅定。
6日,全國兩會最后一天,中紀委網站接連發布兩條重磅反腐信息,兩只老虎在短短不到三個小時間相繼落馬,顯示了反腐的高壓態勢沒有改變,不管在任何時刻,任何場合,只有你做了違背黨、違背人民的事,就會受到懲罰。
“物必先腐,而后蟲生。”領導干部貪腐,就是因為心里畸形,不滿足于現狀,覺得社會的不公,想追求榮華富貴,想得到一世的榮譽,為此走歪門邪道,玩陰謀詭計、勾心斗角。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這句詩就是對貪腐者的最佳寫照了,貪腐者那無休止的欲望,使自己踏入萬劫不復的罪惡深淵。心靈總會被那些黑暗的東西所占據,這種心境永遠不會對自己的擁有滿足,使自己越走越遠,走上了不歸路。
作為黨政干部,要弘揚和傳承革命先驅們的光榮傳統,要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要有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要具有紅色革命的黨性意識,守住清貧、耐住寂寞、抵住誘惑。強化自己的道德修養,守規矩,做事實,才會獲得百姓的愛戴和認可。
“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反腐之箭已經發出,承載著人民的希望和信任,不可能停止,是一場輸不起的斗爭。因為,腐敗不除難以立本,腐敗不除難以立國,腐敗不除難以取信于民。(魯湖水清)
據悉省紀委將緊盯“小微權力”,運用好“四種形態”,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堅決遏制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蔓延勢頭。
7月20日,第十四次全國檢察工作會議在長春召開。曹建明稱,要加強檢察公共關系建設,善于與社會和媒體溝通,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實現檢察工作與社會公眾良性互動,加強各級院新聞發言人隊伍建設。
在過去的5年間,檢察機關通過反腐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487億元,查辦97名原省部級以上干部職務犯罪案件。
6月21日,記者從河南省紀委獲悉,洛陽市7名縣處級干部因嚴重違紀被處分。
全省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443起,處理608人,其中黨紀政紀處分497人;處分人數中鄉科級干部占絕大多數,共484人,處分縣處級干部13人。
5月5日,在“全省開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視頻會”上,河南省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尹晉華部署了即將要展開的“狠拍蒼蠅”專項整治工作。
隨著正風反腐的持續深入,嚴重影響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腐敗“毒瘤”逐漸被清除,清新的黨風政風撲面而來,大大增強了民眾的獲得感。
這幾年,中央部署反腐敗的聲勢和力度前所未有之大,在“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大環境下,反腐敗工作成效卓然。
十八大以來,中央處理了大批貪污腐敗的領導干部,的確就干部作風整頓下了大力氣,官場風氣大大改善。
河南省紀委監察廳預防腐敗局消息,濮陽市華龍區政府黨組成員王向東(副縣級)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2月份,河南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中央紀委要求,持之以恒糾正“四風”,全省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339起,處理434人。
【解讀】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表示,反腐倡廉建設凈化了風氣,扶正祛邪、激濁揚清,有利于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解讀】規范領導干部在經濟發展中的行為,在經濟新常態下構建政商關系“新生態”,將成為反腐工作的重要切入點。
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認為,官方通報用準確的事實說話,這表明中共反腐斗爭的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馬慶鈺表示,反腐敗斗爭走向常態化,基礎制度建設走向正軌,實現依法管理、法規約束,將是今年反腐的一項重點工作。
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眾是否有獲得感、幸福感,就是衡量人心向背的“測量尺”、檢驗反腐成效的“試金石”。
在反腐的高壓態勢下,仍有干部頂風違紀,表面尊規守紀,實則“暗渡陳倉”,翻著花樣的將“四風”問題“隱身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