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式昨日下午3時開始,著意打造“部長通道”今年確是首次。從“攔部長”到“請部長”,直到“部長主動上前”答問,聽中國改革與發展聲音(新華網 3月4日)。
征程新啟,夢想涌動,每一個聲音都認真傾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建基于最大公約數,也才能不辜負百姓的滿懷期待。一個接一個地回答了十余個具體而尖銳的問題,幾乎沒有遺漏,不推諉,不隱瞞,“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這是中國改革與發展的聲音。改革與發展,兩會更是改革的大會;機遇與挑戰,全面開啟惠民政策研究與落實,造福與人民,百姓樂得其所。
執政方式不斷轉型,執政能力不斷蛻變提升。行政決策不再“拍腦袋”,新常態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突出的問題。正如總書記所言:“治理這樣一個國家很不容易,必須登高望遠,同時必須腳踏實地。”而最終,所有的工作都將落實在這樣一份堅守上,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國家發展當中的急事、大事、難事進行解決處理,不回避問題,實事求是。專題問題,專題商討,面對面討論,形成共識。解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要求,改進體制機制、提出新的政策措施。聽相關部門的反饋報告,看看做得怎么樣,有哪些改進,環環相扣,形成較好有效的監督鏈條。
實事求是,從嚴治黨。有信念,有紀律、有品行、有作為,一方面給自己“立規矩”。八項規定提出后的三年間,中央制定出臺了47部管黨治黨方面的黨內法規,僅2015年就出臺了19部。另一方面向違規違紀者祭出“組合拳”,打虎拍蠅兼獵狐,“不定指標不封頂”,形成了對腐敗分子的高壓態勢。雙管齊下,實現了正風反腐“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成效,黨風和社會風氣有了明顯改觀。
人民幸福感指數不斷增強。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社會政策要守住的“底線”。這些方面出現短板,人民的幸福感就要打折扣。三年多來,隨著戶籍制度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等的陸續布局落地,農民工的“城市夢”有望實現,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機會將增多,農民的土地權益將得到更多保障,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將逐步破除,越來越多的理想正在照進現實。(鄭勇)
兩會召開后,出席會議的國務院各部委掌門人都會通過一個長約兩百米的通道進入會場,記者們給這條路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部長通道”。
”還沒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話筒前站穩,現場數百名記者提高嗓門,向9日下午“部長通道”迎來的第一位嘉賓拋出一連串問題。”
執政方式不斷轉型,執政能力不斷蛻變提升。行政決策不再“拍腦袋”,新常態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突出的問題。
每年兩會,參會的中央各部委部長都是媒體追逐的焦點。
3月9日,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兩會“部長通道”接受記者采訪。” 而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更是“部長通道”的老朋友,9日已是他在兩會期間第三次接受采訪。” 至今,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已有21人次先后在“部長通道”回答記者提問。
“表情包”,在社交媒體上為網友所喜聞樂見。不管是微笑、皺眉,還是抱拳、欠身,表情之變,背后正是姿態之變、心態之變。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自信的代表委員,讓我們能從他們的表情中,讀懂他們的關切、看到他們的姿態、感受他們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