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人民日報連續在頭版《今日談》欄目中評述網絡信息安全、網絡立法,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等也相繼對此聚焦。
這原本被認為是從公眾個人信息被倒賣案件和網絡傳播“末日”謠言等現象延伸出來的話題,其實是為本月24日至28日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鋪墊。此次會議將審議《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草案的議案》。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是正確的廢話,網絡本來就是社會的一部分,受法律制約。公眾網絡權益亟須法律保護卻是實情,許多侵犯隱私權、名譽權等違法行為沒有受到法律懲處。究其原因,由于互聯網自身特點,受害者個人取證非常難,這樣的訴訟成本高、收益低,同時,相關立法過于抽象,實用性不高。
立法問題,不應陷入道德批判的誤區,從法律層面談法律才是網絡立法議題的要義,否則難免會被認為加強“互聯網監管”,是政府以保護公民權益之名行控制多元聲音之實,把那點兒來之不易的言說空間扼殺掉。
這種警惕是對權力擴張的警惕。我們期待將要審議的網絡信息保護議案,能充分地回應這些疑問。公共討論應該是一個彌合分歧、尋求共識的過程,而沒有確定的討論基礎只模糊為“網絡立法”之類的大概念,只能帶來情緒和偏見。
又見“命不如狗值錢”
遛狗女子辱罵一名清潔工,“命不如狗值錢”的論調再次顯現,這源于“權錢萬能”下的規則不彰,是民眾仇視財富之源的一個縮影——富貴身份對社會公平和平等尊嚴的踐踏和冒犯,說明規則意識對社會是多么重要。
“末日”論調中的多重世界
太陽仍然照常升起,“‘末日’多少事,盡付笑談中”。但是,我們仍然要說一聲:“你好,明天!”與農歷歷法以60年為一個周期一樣,2012年12月21日,是瑪雅歷法5125年長歷紀元的結束,也是一個新紀元的開始。
“世界末日”,你怎么過?這已是上周的流行語。“世界末日”,你是怎么過的?也正成為新的見面語。盡管我們明白,末日論是對瑪雅歷法的一種曲解,但這仍然是有意義的兩個疑問句。
比如,我和我的那幫朋友,有的在這天照常擠公交上班、等待下班回家過冬至;有的抓住機會向心儀的人示愛,或與愛人一起浪漫。
比如,我爸,對“世界末日”將信將疑的人,或拿出一些平時舍不得花的錢給家人買買衣服,圖個不留遺憾,或者“擠”些時間陪家人。
比如,我家附近的理發店,趁機給員工放假3天,體現人文關懷。當然,更多商家盯緊了末日危機中的商機,早早地進行“末日促銷”。
比如,“全能神”信徒,大肆宣揚末日論調,蠱惑“信神方能得救”,其中大部分人真的認為自己在拯救人類。除此之外,有一些人惶惶不可終日,聽信謠言大量購買食物、蠟燭等生活用品。
“世界末日”中呈現多重世界,“末日”可能是玩笑、調侃、浪漫和狂歡,也可能是謠言和心魔。你有什么樣的生活態度,它就是什么。
“世界末日”謠言則啟示我們,負面情緒可以在交互傳播中放大,及時辟謠和說服很重要;民眾科學素養不高,急需補上自然科學基礎教育缺失的短板;農村精神生活的缺乏、民眾的信仰缺失容易讓邪教乘虛而入,未來中國當以此為鑒。
民政局長跪勸流浪老人
12月20日晚,漯河市普降大雪,氣溫降至零下8攝氏度。漯河市民政、公安、衛生系統人員對街頭流浪人員開展緊急救助。
在救助中,帶隊的漯河市民政局局長戴友良單膝跪地俯下身子勸說老人,原本拒絕救助的老人終于被感動,隨后被抬上救助車拉到漯河市第六人民醫院。
誠然,救助流浪人群,不僅需要加大救助的規模,更需要以平等、尊重的方式提高救助的“溫度”,用心對待流浪人員,不輕言放棄,這應該是救助者最基本的素質。
希望戴友良的誠意、耐心和責任感能夠得到更多的響應。
被一座公廁改變的命運
浙江省麗水市云和縣河坑村村民張小偉,自2005年起,為了拆掉家門口那座小小的公廁,不斷申訴,不斷被拒絕。
由拒絕而因怨生憤,進而引發一次又一次的極端維權舉動,直至將該縣管信訪的常務副縣長劫持長達十多個小時,七個月前,張小偉被以綁架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1年。上周,媒體將案件真相公布于眾,并引起廣泛討論。
按說,拆除影響生活的公廁,這一合理訴求解決起來并不難,但長達8年的時間沒有解決不說,反而是一次又一次往壞的方向升級,最終將簡單的小矛盾不斷升級和復雜化,最終釀成極端事件。
我們看到的是一座公廁改變了一個公民的命運,而事實上,該反思的地方,還真的很多很多。
官員照片上的“馬賽克”
廣西興安縣國土資源局負責人“擔心被敲詐”,網站照片都打上“馬賽克”。上周,在該事件持續引發社會關注后,該局負責人在網站上的照片,已經恢復清晰但仍然“比原來小了一點”。
也許,如這名負責人所言,他們說出的擔心也是實情,但是反過來想想,一名領導干部,是不是也有責任,向他所處的這個社會,以及這個社會上的公眾公開自己的信息呢。
其實,這還是其次,引發最多的反問,依然是“為什么這些干部,會如此害怕被人以拼接的艷照之類敲詐” ?
“國家改革委”
上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許小年建言,“應成立獨立的國家改革委,下轄法律、經濟、政治三個委員會,直接向全國人大匯報,而不是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個部門。”
這將使“改革”范圍突破經濟范疇,放大至法律、政治等領域,抑制部門擴權沖動確有道理。專家的建議不應輕易視作書生之見,畢竟站在這樣的位置上,他們的觀點曾改變過這個社會,也未嘗不能改變以后的社會。
“嚴禁人畜入內”
畢節市在5名少年悶死垃圾桶的事件之后,將“嚴禁人畜入內,違者責任自負”12個大字印在了當地的垃圾桶上。
畜生不識字,孩子沒有責任意識,如何讓他們“自負”?這種標語對杜絕悲劇毫無作用,倒是讓人感覺地方政府在推卸責任,因為這一標語很刺眼。目前畢節已經抹去這些字,但是能讀懂公眾為何指責嗎?
“藥雞門”
12月18日,央視報道山東違禁藥物催肥速生雞專供上海肯德基、麥當勞,養殖戶拿抗生素給雞當飯吃,一只雞至少要吃18種抗生素。這讓此前“肉雞不用抗生素和激素類藥品也可以40天出欄”變得真偽難辨。
20日,上海食安辦確認肯德基母公司百盛集團在2010到2011年間瞞報8個批次肉雞抗生素殘留超標的事實。
肯德基、西門子……外企們集體在中國“變壞”是“理性選擇”,從經濟學角度講,法律在利潤面前,并非不可逾越的紅線,尤其當違法成本很低時。
“方便面桶安全”
上周,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熒光測試北京超市內銷售的6個品牌的桶裝方便面,發現其使用的是非食品級用紙,不符合“紙碗”國家標準中“紙碗不應使用回收原材料”的要求。
此前,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曾多次向媒體披露方便面桶安全隱憂,首份類似報告的結論也曾被實驗推翻。(路治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