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中國員工最不敬業 加班多≠敬業

                2013-11-11 08:22 來源:廣州日報

                  近日,蓋洛普公司公布其2011- 2012年對全球雇員對工作投入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員工的敬業比例僅為13%,而中國遠遠低于世界水平,敬業員工只有6%。中國人工作勤勞辛苦,不少人加班幾成常態,為何反而成了最不敬業的國家呢?

                  李龍:剝繭抽絲 一語中的 譚敏:至情至理 侃侃而談 練洪洋:煮酒論劍 指點江山

                  何為敬業?

                  李龍:中國敬業度居然全球墊底,這個結果讓不少人尤其是天天加班的人感到委屈,可能有的人還會質疑蓋洛普公司調查的可信度,但其實國內也有過類似調查,結果同樣顯示中國人的敬業度比較低。從新聞中也可以看到,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的員工敬業度也偏低,我想這可能正好和這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員工經常加班有關系。一般來說,亞洲國家和地區員工都比較勤勞肯干,也經常加班,但這個調查結果似乎在告訴我們,加班多并不等于敬業。

                  譚敏:敬業跟加班與否當然沒關系了。敬業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行為,是熱愛工作有責任心的體現,而加班則完全不同,當然不排除有人為事業奮斗而加班,但更多的情況是,有的人加班是被逼的,不加只能走人;有的人加班是加給領導看的;還有的人是工作時間“磨洋功”,只能加班完成分內工作,這種加班,完全談不上敬業。

                  李龍:敬業度也不是滿意度。去年江蘇的一個調查表明,國企員工的敬業度最低。國企向來受人青睞,可擠破頭進來了卻不好好干,只能說明,國企的福利好、工作穩定等優勢,僅僅提高了員工的滿意度而非敬業度。

                  練洪洋:孔子曰“執事敬”,朱熹解釋為“專心致志,以事其業”,大概就是古人最早的敬業思想。一個“敬”字,說明人不僅要工作、干事情,而且還要手到心到,以恭敬、虔誠的態度對待從事的工作和勞動。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高度認同,是一個人敬業的前提,只有認同才有可能全身心投入。

                  敬業何難?

                  李龍:中國的傳統文化,決定了中國人的集體合作意識比較差,柏楊就說過:“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是一條蟲?!边@話現在看來也沒過時。契約精神的缺乏,導致中國人在合作共事上比較缺乏誠信,也容易發生內訌。想一想,當一個人上班時要想著如何提防別人在背后向領導打小報告,想著要如何踩著別人的缺點往上爬……這樣的工作環境當然培育不了員工的敬業度。

                  練洪洋:員工不敬業,板子也不能只打員工屁股,企業家就沒有責任嗎?放眼望去,尊重員工、重視員工、與員工同心同德,分享企業發展成果的企業家又有多少?就目前現狀,大多數企業都還在吃“人口紅利”,視員工為打工機器,高強度勞動、低工資福利,將員工的利用價值用到最大,而將他們的福利、權益降至最低。一些企業,連員工的工資都要拖欠,這樣的企業,員工何來敬業精神?

                  譚敏:除了工資和福利這些物質層面的東西之外,能否帶給員工職業成就感也是影響敬業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富士康的員工福利不可謂不好,甚至還有游泳池、閱覽室,可是,高強度、機械化的重復勞動讓年輕人看不到上升空間,感覺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自然也很難愛崗敬業。

                  李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員工很少有話語權,不管在什么單位,大多數時候的決策都是“長官意志”,領導“一言堂”拍板,員工的意見很難被采納。員工沒有參與管理的主體意識,反正說了也是白說,干脆就不說,于是把單位純粹當作一個工作的地方,把職業當作一個糊口養家的手段,敬業就無從談起。

                  練洪洋:職工權益保障制度缺陷,也是影響員工敬業精神的重要因素。對于企事業組織來說,處于“原子化”的職工,其力量不足與其平等對話,需要通過各種制度設計為職工“撐腰”。毋庸諱言,這方面咱們欠缺的,要么是制度供給不足,要么是制度“空心化”,保障不力。別的不說,就說欠薪現象,被欠職工想把血汗錢討回來,絕非易事。

                  敬業有方

                  譚敏:敬業度總的來說,無非跟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相關。物質層面上,待遇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還在于自我實現、尊重、信任這些精神層面上的滿足感。在人口紅利逐漸削弱的今天,一味依靠勞動力低成本作為競爭力已非長久之計,提升員工敬業度最終增強勞動效率與質量,才是我國企業未來的努力方向。

                  李龍:提高員工敬業度,不光要靠物質的滿足、福利待遇的提高,還要讓員工分享發展成果,讓員工融入到企業、部門中來。像Facebook上市后,3000多名員工每人擁有超過700萬美元的公司股票,這不光是一種物質獎勵,更多的是一種成果的分享,讓員工覺得自己和公司是榮辱與共、不可分離的。我們國內一些企業現在也在向這方面發展,但相對來說,范圍不夠廣,力度不夠大。

                  譚敏:人性化的管理和企業文化也是提高員工認同感和敬業度的一個方面。企業對員工的一種尊重和信任,企業不能像防賊一樣防員工,要給年輕人提供空間和機會,只有互信才能互惠。比如,大家都在羨慕谷歌、Facebook的辦公環境,不僅舒適,游泳池、健身房、咖啡館、廚房、音樂房、游戲室一應俱全,而且創意無限,這種人性化的管理,充分考慮員工的需求,也會提升員工的敬業度。

                  練洪洋:我國許多企業管理方式還比較落后,受人情關系影響較大,績效考核流于形式,需要提高人力資源的現代化和市場化水平,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是一個提高員工敬業度的方法。職業經理人是一個職業人,他主要是對自己的職位負責,而不是對某個人或某個企業負責,同時他是專業化人員,依靠的是自己的特殊專業技能即管理和運作企業的技能,而不是自己的資本。職業經理人必須做好企業,才能實現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的雙贏,因此他們更注重員工的敬業精神培養,與員工分享企業發展的紅利。

                  李龍:企業是社會的縮影,中國員工敬業度低,其實也與中國人在公共空間的參與度低有關系。當公民連自己的權利意識都不夠重視時,你很難想象他會對自己所供職的企業有很高的敬業度。所以要提高員工的敬業度,還要從培育公民的參與意識、權利意識著手。

                責編:劉大彬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