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記者就當行于時代之大道

                2013-11-08 08:07 來源:華西都市報

                  今天是第14個記者節。每年此時,我們都要絮叨記者的那些事,關于職業榮譽,關于權益保障,亦關于專業反思。這份反思,在泥沙俱下的時代洪流中,又多了一份現實意義。

                  于一個缺乏反省力的社會,新聞從業者當成為率先自省的那個群體之一。無論是記者個人,還是新聞機構,都該反求諸己,自身的地位與職業操守,是否符合職業素養,能否匹配被加諸的贊譽與信任?過去一年里,發生在記者身上的新聞不少,其中或摻雜記者行為失范,或有“第四權利”被質疑,都當自省并糾偏。

                  論及記者操守與榮譽,不可跳出社會背景。無論好與壞,記者也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于萬千職業中,記者只是一種,記者也要維持基本的世俗需求;于職業志向,記者不是也不能是普通人。對社會不公抱持天然的警惕,對于真相秉持天然的敏感,這是無論時代如何轉變,媒體如何轉型,都不能“移”的職業理想。

                  或許從沒有一個時代像當下這樣,如此需要記者去“擔道義”,同時也面臨如此大的質疑。其中不乏有角色沖突催生的價值疑惑,也有來自商業利益的侵蝕,但無論如何,記者作為社會瞭望者的地位,應該賦予的監督權利,都不該被質疑與剝奪;而愈是時艱,記者愈是要打起精神,對真相與公義負責——這是職業底線,也是社會底線的一部分,更是對外力干擾最強有力的回擊。

                  17年前,作家馬爾克斯在一篇名為《新聞業:世上最好的職業》的演講中如是說,“新聞是一種永遠無法滿足的激情,遭遇現實才能盡情揮灑”。轉型社會,社會矛盾凸顯,價值觀紛爭加劇,都為新聞人“盡情揮灑”才情提供了廣闊的新聞現場——這應該是記者的春天,只要對真相負責,崇尚并捍衛公義,記者就該享有海闊天空的空間與權利。

                  網絡時代,公民記者的成長,信息科技的發展,記者的職業外延也無限擴張。記者或面臨自我轉型和所在新聞機構的轉型,甚至還要直面前所未有的來自商業與權勢的誘惑。然而,記者可以在現實面前感到彷徨,也可以褪去英雄主義氣質,但對于真相的堅守與熱情,卻永不該過時。

                  記者節所呈現的復雜況味與記者節的不應該被淡視,概因呼吁記者合法權益的保障,于當下依然是不可忽視的社會議題。在一個逐漸向好的社會,我們依然要強調記者必須是抵御社會“變壞”的力量中的一部分,必須不回避確保全部公民生活在真實中的堅守之責;同時,更呼吁應該有能夠匹配記者時代使命的權利捍衛,讓記者敢于,勇于行走在時代大道之上。

                  記者,就該是大寫的公民,不回避過錯,也不怯于權利伸張。享有行于大道的權利,也當貢獻行于大道的時代價值。(朱昌俊)

                責編:劉大彬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