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與奢華,只在一念間。一個人,一個國家,堅持勤儉作風,說明仍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有了這股精氣神,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會闖出來。
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韶山市各項紀念活動籌備工作正有序推進,12個重點紀念項目建設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47億元,環境整治初顯成效。(據湘潭在線報道)
紀念偉人,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應有投入,全國只有一個韶山,要接待來自各地游客,為了安全,也需不斷提升硬件條件。
問題關鍵在于,該怎么把這些錢花好,讓群眾感到滿意,要特別警惕,不能走入另一個誤區中:借口政治任務,便大手大腳,搞出一些大而無當的工程出來,既無審美價值,又無實用功能,僅僅為了烘托宏大的氣魄。這就讓紀念變了味,成了宣傳浪費。
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反對浪費,不是只反對餐桌上的浪費,而是反對各環節的浪費,也包括公車浪費、公務浪費、活動浪費等。在今天,一些單位打著紀念偉人名義,亂出書、亂搞活動、亂發紀念品、亂建大工程。因為這往往是監管的薄弱地帶,要求節約一點,會被看成是“缺乏革命感情”、“政治覺悟不夠”,這很可能為少數人變相旅游、大吃大喝,甚至大撈一把提供機會。
毛澤東曾說:“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在生活中,他以身作則,開國大典時身上穿的還是破毛衣毛褲。國家再窮,這點錢還掏不出來嗎?可他卻說:“歷來紈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績。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勤儉與奢華,只在一念間。一個人,一個國家,堅持勤儉作風,說明仍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有了這股精氣神,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會闖出來。相反,腦子里只想著如何享受,如何給自己臉上貼金,一味迎合,好大喜功,豈能長久?
寒酸一點,低調一點,無損于偉人光輝,反而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而什么都想靠錢砸,想搞出點大動靜來,也許適得其反。當然,這個度不太好把握,最好的辦法是讓更多意見參與到決策中,堅持財務公開、透明,得到社會充分監督。(蔡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