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評論 > 正文

                “奇葩博物館”怎成愛國教育基地?

                2013-07-10 07:22 來源:新京報

                  一個可笑的“博物館”,卻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基地,笑柄的背后是誰在推動?

                  作家馬伯庸一篇博文,近日讓河北冀寶齋博物館火了:館中年代穿越、造型奇異的藏品,讓網友連連驚奇。這個號稱投資5400萬元的村辦博物館不但是國家3A級景區,還是衡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級科普基地。(7月9日《南方都市報》)

                  正如業內人士所稱,這“就是個低仿假貨集中營”,里面的藏品,大多不過是些假冒偽劣的仿品,而且仿造水平極為拙劣。

                  這樣一個博物館,怎么就變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基地?業內人士早就曾多次質疑,當地卻一直將其視作文化地標。更可氣的是,將一堆贗品奉為祖宗的遺產,讓學生來此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實在誤人子弟。

                  “冀寶齋博物館”能以近乎可笑的真實度和可信度,在冀州市乃至河北省內享譽盛名數載,資質審核有哪些違規之處,是誰成全了它?更令人擔心的是,背后或許有當地政府的支持甚至扶助。當今旅游業興盛,不少地方根據歷史傳說或可疑的史料,匆忙而粗糙地建造一些“歷史遺跡”。

                  據報道,冀寶齋博物館建于2007年11月,由冀州市二鋪村投資5400萬元興建。這筆款項是何性質,博物館當時又是如何批下來的,當地政府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這些疑問有待當地回答。

                  讓假博物館們不再大行其道,需要地方當局“以事實為根據”,對那些“偽文化標志”正本清源,而不是推波助瀾。

                 ?。ù飨热危?/p>

                責編:劉睿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