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評論 > 正文

                超標大米信息公開 本無需公民勞心費力

                2013-05-18 10:08 來源:南方都市報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近日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飲食品抽驗結果,其中一項結果為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檢產品發現鎘超標。市食藥監局共抽檢18個批次,有8個不合格批次。

                  問題大米流向餐桌?驚聞這樣一個信息,相信對所有市民來說,第一反應就是追問哪些品牌大米鎘超標、哪些餐飲單位提供的大米不合格。但很遺憾,這種追問目前沒有答案,因為廣州市食藥監局表示,他們只公布數據,暫不便公布具體名單,也不便透露被檢出鎘超標大米的品牌。

                  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鎘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已日益為公眾所了解,大米鎘超標的相關信息毫無疑問關系到公眾的切身利益,這樣重要的信息居然可以不向公眾公開,不公開的理由居然可以是“不便”?

                  今年初,媒體曾刊發題為《湖南問題大米流向廣東餐桌?》的報道,稱廣州市場隨機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結果均顯示鎘超標,屬于不合格產品。當時廣東相關部門也表示,將抓緊查清上述湖南問題大米去向,并如實向社會公布。承諾信誓旦旦,可是現在對查出鎘超標大米品牌名單的公布卻遮遮掩掩,難怪@新華社中國網事會擔心,謠言止于公開,“就不告訴你”的態度,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不公開信息的理由匪夷所思,何以“不便”,究竟有哪些“不便”,媒體和公眾有沒有必要去食藥監局耐心探詢其中的隱情?沒有必要!不管你是否真的有很多委屈和隱情,只要你還是一個肩負食品藥品監管之責、為公眾健康服務的政府部門,向公眾公開相關信息就是你法定的職責和義務。逃避這種職責和義務,無論以什么理由,都是違法行為,屬于嚴重失職。

                  信息公開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人們已經見慣了政府部門推諉乃至拒絕信息公開的五花八門的理由,而今廣州市食藥監局的一句“不便”,不過是為推諉和拒絕信息公開增添了一個新的說辭而已。但這樣的說辭將越來越難以為公眾所容忍,這完全可以預見。據媒體報道,一名廣外女生已經向廣州市食藥監局提出了政府信息公開的申請。然而不論這一申請會取得什么樣的結果,我們都無法擺脫一個多年困惑的纏繞:為了讓一些政府部門公開信息,不乏申請者,甚至還常常有提起行政訴訟的案例,在公民這里,政府部門履行其職責和義務為什么總是如此之難?

                  針對信息公開,既不缺法律的規范,也有李克強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向人民群眾說真話、交實底”的要求,還有像廣外女生這樣為了捍衛知情權從而錙銖必較的公民,這么良好的氛圍,這么優越的條件,信息公開為什么還是始終無法沖破瓶頸?

                  不得不說,一個根本的原因在于懲戒太輕甚至可說幾乎沒有懲戒。相關法規都只是在說“應該公開”,不公開的后果是什么卻往往闕如。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逃避法定職責和義務,眾目睽睽之下卻不必為之付出代價,這難道不是咄咄怪事?缺乏懲戒,沒有代價,推諉和拒絕信息公開的理由愈變愈奇,當然是勢之必至!

                  所有為推動政府信息公開而努力的人們都值得敬重,但既然本為職責和義務,政府部門公開信息能否成為習慣,而不必等到公民勞心費力呢?

                責編:王嘉懿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