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評論 > 正文

                黃果:誰將政府大門的門衛打造成了過濾器

                2013-02-21 11:02 來源:紅網

                  蘇中某地級市政府一門衛坦言:“我們就是普通群眾能否進入政府大門的‘過濾器’———那些在我們眼中可以為領導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順利進門,而那些可能給領導添堵、添亂的平頭百姓絕不能想進就進。”(2月20日《燕趙都市報》)

                  門衛是政府機關大門的一個首要窗口,該崗位的職責原本應該是為公眾提供向導和咨詢等服務的,然而在現實中,他們卻異化成為領導擋駕的“過濾器”角色,將來訪者分為三六九等,以貌取人,以身份地位取人,有選擇性地加以準入或拒斥。這類庸俗的官場鉆營行為和潛規則理應批判。但如果認為門衛就是造成政府“門難進”問題的所有的“惡”,那就是主次不分,沒有抓住問題的實質。我們更應當透過現象看本質:究竟是誰打造了門衛這一“過濾神器”?

                  不管是政府門衛過濾器,還是強悍“門將”,本質上是由政府官員自己制造出來的。畢竟,政府機關的區區門衛并沒有決定來訪者的準入權力,而“放上等人攔添亂百姓”的潛規則之所以能夠運行通暢,必然是得到了官員的默許。默許就是一種變相的鼓勵。門衛選擇性地對待來訪者,是在對上級領導察言觀色,深諳其喜怒偏好的基礎上作出的理性選擇。哪些人是能給上級領導添光彩的,哪些人又是會給領導制造“麻煩”的,這已經成為政府機關門衛的一門“自我修養”,不懂得領導喜好的門衛不是好門衛啊。

                  那些被容許,甚至是被畢恭畢敬迎入機關大院的“上等人”們,來訪無非是謀求更多資源支持,而他們也能帶來當地GDP和官員的升遷,甚至是豐厚的尋租回報;相比較之下,那些只為反映基本生存權、基本權益遭到侵害的“真問題”的百姓群眾,卻是那只會惹“麻煩”的一小撮。見誰不見誰,對“怕麻煩”的官員們來說,不過是一道再簡單不過的單選題。

                  然而,回避“麻煩”,以為讓門衛將帶來“麻煩”的人拒之門外,問題就解決了,這是一種鴕鳥式的錯誤執政治理方法,帶來的后果必然是官員失去口碑,以及政府部門失去公信力。因此,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正當其時,而改作風從“改門風”開始,也的確是對癥下藥,但必須明確的是,改門風的板子不應只是打在“過濾器”的門衛身上,而更應該是那些“怕麻煩”的官員們身上。

                  (黃果)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