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評論 > 正文

                韓青:重獎拳王75萬這哪像是個貧困縣

                2013-01-17 07:33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15日上午,中國第一個職業拳王熊朝忠衣錦還鄉。在表彰大會上,熊朝忠的家鄉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給予其75萬元人民幣的獎勵。面對外界的質疑,馬關縣官員稱重獎拳王是希望用“拳王精神”激勵干部群眾,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1月16日《成都商報》)

                  財政支出的原則是“雪中送炭”,可馬關縣重獎拳王卻是“錦上添花”。拳王載譽歸來,政府表示下祝賀無可厚非,但花錢上應該精打細算。企業可以贈送住房,政府則應慎頒重獎,馬關縣還是個國家級貧困縣,更不該“拍腦袋”支出。

                  當地說重獎是希望用“拳王精神”激勵干部群眾,但恐怕“拳王精神”并不太適用于日常工作生活吧?而且,拳王的故事已足夠精彩,傳播其事跡便能宣揚其精神,當地還可為其職業化、商業化道路提供支持,未必需要物質重獎。這就像李娜獲獎后,湖北省武漢市重獎并授予榮譽市民要為其塑銅像一樣,選手成績被轉化成官員政績,別人領獎卻未必買賬。

                  馬關縣官員以當地兩會壓縮開支為例,說“該節約的地方要節約,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可該不該花、該花多少誰說了算?是官員直接拍板還是要經過民眾認可?雖然該官員提到,有百姓說“獎100萬元都不為過”,但不是還有人質疑更該扶持脫貧創業嗎?獎勵不急于一時,何不先通過合適渠道征集下民意,看看這是不是財政支出優先項、有沒有更需要錢的地方?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曾說過,生活貧困的背后是權利的貧困,這句話可從中國的很多地方得到印證。有錢蓋豪華辦公樓,卻無錢建兒童福利院;有錢重獎體育冠軍,卻無錢買校車;有錢壘遮羞墻、給屋頂上色,卻無錢改善民居、修下水道……這種財政支出的本末倒置,是很多地方尤其是貧困地區的通病,根本原因還在于民眾對財政支出沒有發言權和決定權。

                  外界質疑起的是提醒作用,是否該重獎拳王,決定權應在當地民眾手中。去年,馬關縣財政收入8億元,財政支出達到16.8億元,民生方面占到12.8億元,如此來看,可能馬關縣“真的不差錢”,重獎拳王也不算啥,看上去也不像是個國家級貧困縣,那么,上級財政扶助的錢是否該相應減少呢?馬關縣是否該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呢?(韓青)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