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評論 > 正文

                期待免費教育的“星星之火”早成燎原之勢

                2012-09-25 08:23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在城鎮化腳步加快,而老齡化日趨迫近的當下,貧困群體的受教育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城市的未來——城市的勞動力缺口需要他們補充,而他們恰恰最需要憑借免費教育來擺脫困境。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府谷這個位于陜晉蒙交界地帶的小縣,2010年啟動12年免費教育,把免費教育的受惠面擴大到全縣普通高中、職中學生,不僅免收所有高中、職中生的學費、雜費和課本費,還繼續對全縣寄宿生給予蛋奶補貼。一年后,府谷縣又將學前教育納入免費教育的受惠范圍,正式實行15年免費教育政策。這一政策,惠及的不僅僅是府谷籍的孩子,而且包括在府谷就讀的外地孩子。為了將這些外地孩子也納入免費范圍,府谷縣財政需要每年增加投入上千萬元。

                  隨著一些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更加重視和加大投入,免費教育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同樣是位于陜西,吳起縣早在2007年就開始實行包括3年高中和3年幼兒園的15年免費教育,鎮坪縣也在2011年開始實行包括3年高中在內的12年免費教育。2011年底,繼陜西寧陜推行15年免費教育之后,山西蒲縣推行12年免費教育,而這兩個縣都是貧困縣。今年9月,西藏自治區全面實現了15年免費教育,成為全國首個實施該政策的省級行政區域。

                  這些已經實現免費教育的地區,既有府谷、吳起這樣的縣域經濟強縣,也有寧陜、鎮坪這樣的國家級貧困縣。由此不難看出,實現免費教育固然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做保障,但經濟實力卻并不是決定性因素。僅從越來越多的貧困縣涉足免費教育足以看出,實現免費教育的成本并不算高,吳起縣委書記馮振東曾披露,從延安到吳起修高速,1公里要8000萬,而實現免費教育只需每年投資5000多萬。在三公消費居高不下、形象工程屢見不鮮的現實背景中,這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投入委實不能算高。

                  誠如吳起縣委書記馮振東所說:“這取決于對教育、對經濟發展的認識,沒有認識,有錢也不會做。”以寧陜縣為例,2010年全縣地方財政收入為3075萬元,而投到教育上的資金是1200萬元,接近地方財政收入的40%。經濟實力超過寧陜縣的地區比比皆是,問題的關鍵是,有此魄力和認識的能有幾何?

                  時至今日,教育的重要意義已無需贅言,而真正理想的教育模式本就應該是免費的。從大處說,只有真正免費的教育,才能捍衛教育公平的底線,實現溫家寶總理所說“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學、上好學”,從而彰顯政府責任、提升國民素質;往小處說,實行免費教育不僅能減輕民眾負擔,而且可以擴大教育覆蓋范圍,提升人才綜合實力,增強區域競爭力。在城鎮化腳步加快,而老齡化日趨迫近的當下,貧困群體的受教育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城市的未來——城市的勞動力缺口需要他們補充,而他們恰恰最需要憑借免費教育來擺脫困境。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寧陜縣響亮地提出“窮縣不能窮教育,強縣首先要強人”的發展理念。

                  作為“新三座大山”之一,居高不下的教育收費飽受詬病。當民眾只有先搬開“一座大山”,才能實現向上流動的時候,這樣的身份轉換何等艱難?當區域人才競爭力仍然要靠這些“挑山工”來完成的時候,人才的培養積累又是何等緩慢?如果說實現免費義務教育,體現了政府基本公共職能的話,在政府財政收入不斷增加的背景中,希望基層政府能夠以發展戰略的眼光,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的覆蓋范圍,為時代發展社會進步注入新的活力。從義務教育免費到15年免費教育,這是教育理念的回歸,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從縣級政府的自主謀劃,到省級行政區域的統籌布置,免費教育的“星星之火”在實踐中已形成燎原之勢,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免費教育能夠在更大范圍內形成共識。(趙志疆)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