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評論 > 正文

                是什么原因讓2012年低油價成為一種奢望

                2012-03-23 14:45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國際石油價格始終是世界經濟和政治的敏感話題之一。長期以來油價變化一直牽動著政治家、經濟界人士乃至普通百姓的神經。最近一段時間,由于石油資源富聚的中東地區(qū)政治局勢出現(xiàn)動蕩,尤其是伊朗核危機有不斷升級跡象,導致油價一路高漲。在此背景下,國家發(fā)改委根據(jù)《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對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較大幅度調整,引起社會普遍熱議。最近一段時期,國際油價持續(xù)高漲。造成如此油價飆升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此次導致油價飆升最關鍵、最核心的因素是中東地區(qū)地緣政治動蕩,尤其是伊朗核危機愈演愈烈。

                  從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看,西方國家經濟復蘇乏力,新興工業(yè)化國家經濟增長也在趨緩,因此不存在經濟發(fā)展明顯刺激石油消費需求增大的因素。但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還將穩(wěn)步增長。國際石油市場供需關系將處于緊平衡狀態(tài),整體上有利于供給方。從石油供應能力看,石油資源國生產能力沒有降低,部分石油資源國還有一定的剩余生產能力,短期之內不存在供應短缺問題。但是,非歐佩克產油國增產潛力不大,歐佩克產油國雖有剩余產能,但會繼續(xù)控制產量。

                  另外,美元與其他世界主要貨幣基本穩(wěn)定,美元也沒有加快貶值。同時,從石油儲備和商業(yè)庫存來說,也沒有出現(xiàn)異常情況。因此,目前的油價虛高或泡沫與伊朗核問題升級密切相關,再加上投資或投機基金蜂擁進入石油期貨市場,利用地緣政治因素炒作,進而推高石油價格。石油期貨市場交易方主要是利用期貨工具來盈利,而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石油買賣。賣油的并不是自己有油要賣,而買油的也并不是自己需要油,雙方在交易時并不需要實物,只需要現(xiàn)金結算即可,其基本目的是利用價格變動來獲取利益。這樣,大量投機資金進入期貨市場,利用炒作各種信息來推高油價。

                  筆者預計,在整個2012年,油價將處于高位震蕩狀態(tài)。伊朗核問題如何落幕,是否導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如果發(fā)生戰(zhàn)爭將持續(xù)多長時間,戰(zhàn)爭規(guī)模和范圍有多大,這些都充滿著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油價維持高位震蕩是一種必然。如果伊朗問題升級并爆發(fā)戰(zhàn)爭,油價將在短時期內迅速攀升到150美元以上或更高水平,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當前油價水平,盡管會對整個世界經濟復蘇產生不利影響,但總體上對世界經濟的破壞力還是有限的,尤其是對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影響相對較小。高油價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量進口石油的新興經濟體會造成較大負面影響,特別是會形成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對政府的一系列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產生重大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油價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具有不對稱性,油價上漲對宏觀經濟影響的程度要大于油價下跌對經濟的影響程度。當油價高于一定的程度后,油價對經濟產生負面作用,當油價較低時,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卻不顯著。

                  由于國際油價主要以美元標價和結算,因此美元匯率變動對油價產生直接影響,石油價格對美元匯率變化具有明顯的敏感性。短期美元升值,對油價起到一種抑制作用;短期貶值,對油價起到一種推動作用;但長期來看,美元貶值是必然趨勢,將繼續(xù)推動油價上漲。高油價均衡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和概率,要遠大于低油價均衡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和概率,前者出現(xiàn)并持續(xù)的時間將長于后者出現(xiàn)并持續(xù)的時間。

                  隨著國際社會越來越關注環(huán)境問題以及能源技術不斷進步,替代煤炭和石油的清潔能源增長迅速,煤炭和石油在一次能源總需求中的份額將逐步下降,天然氣、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份額將不斷提高,這對油價上漲將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受技術因素和經濟性影響,非化石能源大規(guī)模替代化石能源的路還很長。

                  隨著全球石油需求增加和石油剩余儲量減少,油價上漲將不可避免。如果歐美國家債務危機加深而導致世界經濟持續(xù)萎靡,油價也有可能再次出現(xiàn)向下拐點。但從長期來看,在供需力量綜合作用下,油價將圍繞長期均衡曲線,在邊際機會總成本之上、替代能源邊際生產成本之下,上下波動。在石油戰(zhàn)略和石油金融屬性的推動下,在很長時間里油價均值會表現(xiàn)出大幅度向上偏移趨勢。(作者是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