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評論 > 正文

                陽巖:“微博問政”可以拓寬參政渠道

                2012-03-14 08:30 來源:北京青年報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日前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兩會特別節目,對微博的發展給予積極肯定。他說,微博是社會交往和傳遞信息的有效工具,只要用得好,引導得好,有利于社會文明進步;目前微博的發展勢頭很好,下一步要就整個互聯網的傳播,探討互聯網經營的模式,給微博和其他傳播樣式提供持續發展的渠道,為此需要在政策上有所準備。

                  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新聞記者和廣大網民對以微博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運用,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代表委員通過網絡、微博進行調查研究、征集議案提案,就兩會話題與網友即時交流,對兩會進行“微博現場直播”,已成一種時尚手段。據報道,網友在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委組織部長蔡奇的微博上留言達1.2萬多條,由此形成了50多條規范的議案和建議。兩會開幕后,新浪微博平臺政務機構微博多達17364個,比去年11月底增74%,官員微博達15013個,增加67%。凡此種種,無不顯示了新興媒體集納群眾訴求、表達主流民意的優勢功能,顯示了新媒體在優化社會治理、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方面的巨大作用。

                  一項專題研究認為,2011年是微博改變網絡輿論格局的一年,社交型媒體議題設置功能全面呈現,使社會輿論媒體功能結構發生變化,微博成為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全面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社交型新媒體輿論場吸引社會各界人士入駐,逐漸成為公共輿論場……社交型新媒體和互聯網輿論結構更加接近于現實社會,網絡民意更趨近于社會民意,網絡輿論場發展也將更趨于完善、富有代表性和參考價值”。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是,新媒體特有的交互性、公共性和包容度、延伸度,激發了公眾對社會政治事務的參與熱情,調動了公眾建言議政的積極性。

                  雖然說內容決定形式,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手段的進步,主要是信息傳播渠道和社交形式的擴展,但形式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反作用于內容,新媒體手段的運用和發展,可在相當程度上放大網民的聲音,改善網民表達訴求的質量,提高網民“圍觀”社會事務的實效。同時,隨著國家對新媒體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新媒體注重發揮自我組織作用、自我凈化功能和自我整合效應,也有利于遏制網絡輿論的極端情緒和虛假粗鄙之風,不斷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范圍,提升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層次和水平。

                  “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公民@運用新媒體手段依法行使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是新形勢下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題中應有之意。公民是管理國家事務的主體,也是實現有序政治參與的主體,從根本上說,“民聽”即為“天聽”,“民視”即為“天視”,對于新媒體條件下公眾日益擴大的政治參與訴求,對于由公共事件引發的網絡輿論高峰,以及圍繞社會政治事務形成的網絡議政熱潮、微博問政熱潮,唯有理性正視之、因勢利導之,并將公眾的參與訴求變成政治革新的壓力和動力,方有助于建設寬松活躍的社會輿論生態和良性健康的社會政治生態,推動民主政治不斷邁上新臺階。

                  陽巖(北京 編輯)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