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快訊 > 正文

                革命與破壞的考辨

                2014-09-05 10:29 來源:《求是》

                  革命與破壞的考辨

                  ——中國近代史的一個視角

                  作者: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 劉潤為

                  核心要點:

                  ■ 中國有著輝煌的過去,然而在近代卻遭到空前慘烈的破壞。誰是近代中國的破壞者?是革命者還是革命的對象?歷史的回答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是近代中國的最大破壞者,這是中外一切嚴肅學者和有識之士基于事實得出的共識。  

                  ■ 革命是歷史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選擇。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國際資本主義反對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歷史。不用暴力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中國的生產方式就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改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永遠像海市蜃樓一樣可望而不可即。  

                  ■ 縱觀近代中國的革命者,幾乎沒有一個是為了破壞而革命,幾乎都對建設懷有強烈的熱情和殷切的期待。正是摧枯拉朽的革命,洗雪了百年恥辱,爭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開辟了民族偉大復興的廣闊前景。

                  誰是近代中國的破壞者?

                  中國有著輝煌的過去,然而在近代卻遭到了空前慘烈的破壞。這到底是誰之罪?是革命者還是革命的對象?這個問題只能由歷史的事實來回答。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鴉片戰爭。從那時起到1945年,英、法、德、日、美、俄等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發動的大小侵略戰爭綿延不斷。除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華戰爭以外,所有這些戰爭無一不以中國失敗而告終。失敗的結果,就是任人宰割和蹂躪。

                  僅僅百年,中國就與外國簽訂了1100多個條約和章程,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列強強迫中國接受的。正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侵華軍全權專使額爾金談到《天津條約》時所說的那樣,這些條款是“用手槍抵在咽喉上逼勒而成的”。通過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列強強占我大片領土,獲得各種名目的巨額賠款和數不清的特權。如此貪婪的榨取和殘忍的肢解,即使是再富足的國家也不堪其禍,何況羸弱凋敝的中國。

                  更為駭人聽聞的是慘絕人寰的殺戮、搶劫和毀滅。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的劫后焚毀,八國聯軍對古都北京的瘋狂洗劫,如此等等,不勝枚舉。據不完全統計,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戰結束,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人們常說,落后就要挨打,這無疑是對的。不過,我們似乎還應進一步追問:近代中國為什么落后?原因不是別的,就在于中國封建統治的反動性和腐朽性。首先,他們拒絕革新和進步,就像將頭扎入沙堆的鴕鳥一樣,無視外面世界發生的巨變,死死抱住陳舊的封建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和文化觀念不放。社會活力的缺乏,生產方式的落后,直接導致綜合國力的虛弱。僅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就幾乎耗盡了國庫儲備,以后的財政狀況更加糟糕。其次是極端的專制。清朝的統治者專制,竊取辛亥革命成果的袁世凱則由假民主真專制而赤裸裸專制,打著三民主義旗號的蔣介石同樣是專制統治的行家里手。其三是袁世凱之后的軍閥混戰。“灑向人間都是怨”。直奉大戰、蔣桂大戰、蔣馮閻大戰等等,都是封建軍閥們演出的一場場禍亂國家、荼毒生靈的丑劇。其四是官僚機構的結構性腐敗,對百姓盤剝的日益加重。早在鴉片戰爭之前,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龔自珍就非常憤怒地指出:那些封建官僚都是“老成之典型”,“因閱歷而審顧,因審顧而退葸,因退葸而尸玩”。這就是說,不作為、各顧各,是他們的共同特點。非但如此,他們還瘋狂聚斂財富,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從朝廷到地方幾乎層層吃贓,于是“貪官污吏,布滿天下”,搞得民怨沸騰、社會動蕩。至于后來的各色封建統治者,同樣在盤剝、腐敗的道路上下滑不止。1949年,據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財政部調查,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在美來歷不明的財產達20億美元以上。看了這份報告之后,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議會上氣得大罵:賊!他們是一群賊!一群可惡的賊!面對國民黨無可挽回的腐敗,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蕭公權尖銳指出:“三民主義已淪為權貴豪門的鎮宅靈符,總理遺囑已是當代最大的諷刺文學。”

                  毫無疑問,如此僵化、腐敗的封建政權,已經失去了基本的社會支撐,更談不到什么國防動員力。在西方列強面前,他們除了戰敗、妥協、依附,與列強一道鎮壓人民反抗以求維持虛弱的統治之外,恐怕是別無出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太后的這句話,大抵道出了近代中國所有封建統治者主動的或者是無奈的選擇。

                  然而,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胡適卻說:破壞中國的是“貧窮、疾病、貪污、愚昧、擾亂”這“五大仇敵”,而這“五大仇敵”則不應當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包括在內。當時,著名學者梁漱溟曾公開致書胡適,針鋒相對地指出:貧窮出于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擾亂出于帝國主義操縱的軍閥。故帝國主義實為癥結所在。今日三尺童子,皆知此理。先生閉眼不看,自說自話,豈能令人心服!穆藕初是一位與共產黨立場不同的民族實業家,但是他在歷經無數挫折之后也明確指出:要發展民族實業、實現國家富強,“對內急應鏟除建設之各種障礙,對外則應解除帝國主義對中國之束縛”。英國國家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士安格斯·麥迪森在《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一書中也特意指出:15世紀之前,中國經濟一直是全世界的領先國家。但是,由于“內部動蕩和帝國主義侵略的影響”,“中國在世界GDP中的份額從1/3降到了1/20。它的實際人均收入從世界平均水平的90%降到了它的1/4”。僅從以上援引的幾例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說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是近代中國的最大破壞者,絕非共產黨人“革命史觀”的偏見,而是中外一切嚴肅學者和有識之士基于事實得出的共識。

                責編:王嘉懿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