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處死什葉派領袖尼米爾,可能削弱反IS聯合陣線的團結”,埃及《華夫脫報》4日這樣評論。埃及《日報》則稱,反IS聯盟早已分成三支,除美、俄各領一支,沙特上月宣布組成的反IS伊斯蘭聯盟中,就沒有什葉派主導的國家,足以顯示沙特對地區局勢的不滿。
《紐約時報》稱,兩國外交關系的惡化“選擇了一個特別糟糕的時機”。當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希望兩國有限的合作能夠幫助平息敘利亞、伊拉克等國的內戰。但現在兩國很可能在這些場合制造間接對抗。本月敘政府和反對派的新一輪談判勢必首當其沖地受到沖擊。
加拿大《星島日報》稱,歐盟外長莫蓋里尼致電伊朗外長,警告事件令伊斯蘭派系緊張關系升級,可能危害敘利亞和平進程。有學者分析稱,伊朗可能加強與俄羅斯合作,抗衡沙特盟友美國,令各方更難合作促成敘利亞停火。
“給中東沖突火上澆油”,德國新聞電視臺4日指出,沙特伊朗的直接沖突可能一觸即發,這給打贏IS的戰爭的前景蒙上陰影。一旦兩國發生沖突,其后果將比任何其他中東沖突都要深遠。它不僅關系到兩國,還關系到整個中東甚至非洲,以及西方與俄羅斯等國的關系。
“薩勒曼國王危險的游戲”,德國電視一臺4日稱,沙特處死具有影響力的尼米爾等47人,是在向伊朗傳送一種信息,然而這種信息并不會被對方接納。相反,沙特將付出高昂代價。“沙特正在發動一場代理人戰爭,與伊朗爭奪地區霸權。而受害者將是也門和敘利亞。”
《華爾街日報》4日稱,沙特和伊朗斷絕外交關系后,石油產量對伊朗來說無疑已成為一個“政治問題”,這將妨礙石油輸出國組織穩定市場的努力。沙特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的消息傳出后,美國原油與布倫特原油期貨周一開盤跳漲逾1美元,漲幅均接近3%,俄羅斯網站“islamnews”4日發表題為“伊沙爭端給俄羅斯帶來好處”的文章稱,伊朗和沙特的爭端讓國際油價連續兩天上漲。隨著油價上漲,4日盧布開始升值,達到1美元兌換72.95盧布。
外媒稱,胡塞武裝在突襲了沙特南部奈季蘭省的一處軍事基地后獲得了尖端導彈。據法爾斯新聞社2月21日報道,胡塞武裝高級指揮官易卜拉欣·薩達2月21日說:“我們的戰士從沙特南部奈季蘭省的阿卡菲赫軍事基地繳獲了先進的地對地導彈。
一張帥氣的阿拉伯面孔,卻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就是來自沙特的王波,沙特公派中國的第一批留學生。
國家主席習近平首訪中東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熱點。“帶著中國人民對沙特人民的情誼和對發展中沙友好關系的期盼,(我)再次踏上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回望過去,習主席回顧了鄭和下西洋訪沙特,回顧了1990年中沙建交后兩國關系取得的跨越式發展,用了“精彩紛呈”一詞。
一名菲律賓勞工近日在沙特被處決引發輿論關注,菲國副總統比奈5日指責總統阿基諾未根據其建議為這名勞工籌集足夠的“保命錢”。
一名沙特警察當地時間3日晚些時候在被處決的什葉派教士尼米爾的家鄉遭槍擊。據沙特通訊社援引該國東部省一名警方發言人的話報道,沙特安全部隊已經開始調查實施“這些恐怖主義活動”的人。
沙特外長阿德爾·阿祖貝爾表示,所有伊朗外交官必須在48小時內離開沙特。
沙特外長阿德爾·阿祖貝爾表示,所有伊朗外交官必須在48小時內離開沙特。
沙特南部一家醫院發生火災,造成至少25人死亡,107人受傷。沙特民防部門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這一消息并指出……
沙特《利雅得報》25日稱,沙特國王薩勒曼當天在首都利雅得會見美國國務卿克里,就當前的巴以局勢和敘利亞危機交換意見。
沙特《利雅得報》25日稱,沙特國王薩勒曼當天在首都利雅得會見美國國務卿克里,就當前的巴以局勢和敘利亞危機交換意見。
沙特政府斬首28名麥加踩踏事故責任人,理由是“這些人在(朝覲儀式中)沒有遵從指示、管控不力,對國家造成巨大傷害”。
沙特政府斬首28名麥加踩踏事故責任人,理由是“這些人在(朝覲儀式中)沒有遵從指示、管控不力,對國家造成巨大傷害”。
也門部落人士28日說,南部塔伊茲省一個婚禮儀式現場當天遭沙特阿拉伯等國戰機空襲,造成至少35人死亡、40人受傷。
也門部落人士28日說,南部塔伊茲省一個婚禮儀式現場當天遭沙特阿拉伯等國戰機空襲,造成至少35人死亡、40人受傷。
造成至少35人死亡、40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