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發射場將承擔探月三期任務 有三大優勢

                2014-10-27 07:50 來源:京華時報

                  據新華社電昨天,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陶鐘山透露,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心未來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探月工程三期、大質量極軌衛星等發射任務,以及對外發射服務。

                  陶鐘山是在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西昌成功發射后作上述表示的。“文昌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滿足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飛行器的發射任務而建的。”陶鐘山說。

                  與我國現有的酒泉、西昌、太原3個發射中心相比,文昌發射中心有三大優勢。

                  第一,作為我國首個濱海發射中心,它靠海港,運輸方便。火箭可以海上運輸,箭體直徑不再受鐵路橋梁涵洞限制,進一步釋放了火箭設計的潛力。

                  第二,緯度低,發射效率高。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約北緯28度,文昌約北緯18度。同型火箭運載能力可提高10%。

                  第三,射向寬,安全性好。從東射向到南射向,1000公里范圍均為海域,航區及落區安全性好。此外,采用無毒無污染的火箭推進劑,更加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

                  “文昌發射場于2009年開工建設,有兩個現代化發射工位。目前,正在全力完善發射場各項軟硬件建設。正式投入使用后,將大幅提高我國航天發射綜合能力。”陶鐘山說。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四大發射中心將各有分工、相互補充。探月工程三期主任務星“嫦娥五號”預計2017年前后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

                  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表示,按照計劃,我國將于2016年前后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隨后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之對接。2018年前后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進行試驗工作,2022年前后完成空間站建設工作。

                  >>相關新聞

                  低軌移動通信衛星研制取得突破

                  據新華社電昨天,清華大學與信威集團在北京聯合宣布,由清華大學—信威通信空天信息網絡技術聯合研究中心研制的靈巧通信試驗衛星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工程任務取得成功,我國首顆低軌移動通信衛星取得突破。

                  低軌移動通信衛星是運行軌道比地球同步軌道低得多的衛星,可實現移動用戶之間或移動用戶與固定用戶之間的通信。據介紹,靈巧通信試驗衛星于9月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搭載發射,通信覆蓋區直徑約2400公里,實現了覆蓋區內衛星手持終端語音業務、數據業務和移動互聯網業務,主要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清華大學—信威通信空天信息網絡技術聯合研究中心主任陸建華說,靈巧通信試驗衛星工程的實施,促進了我國自主可控、低成本小衛星技術的持續發展,為后續開展小衛星通信新技術和新方法試驗提供了創新平臺。

                責編:安文靖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