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軍力崛起是日本解禁自衛權最大理由

                2014-07-03 08:05 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日本陸上自衛隊搭乘美軍的MV-22進行聯合登陸演習  

                  資料圖:日本陸上自衛隊搭乘美軍的MV-22進行聯合登陸演習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第二次組閣后,多次釋放“中國威脅論”,甚至將中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安倍上臺至今,似乎處處都在為中國“著想”。7月1日,在日本自衛隊創建60周年之際,安倍終于如愿以償,正式決定解禁集體自衛權,其意圖不言而喻,日本媒體也似乎對于安倍的動機心知肚明。《日本經濟新聞》7月2日就發表了一篇題為“日本解禁的集體自衛權到底是什么”的文章,一語中的指出“中國軍力增強是安倍決意要解禁自衛權的最大理由”。

                  《日經新聞》文章稱, 即使日本未遭受攻擊仍可行使武力的集體自衛權解禁,有可能給日本自衛隊的活動帶來改變。不僅是集體自衛權,在多國軍隊支援和離島防衛方面,日本自衛隊的作用都有可能擴大。那么,自衛隊的活動將如何擴大?是否將受到制約?

                  在安倍看來,解禁自衛權的最大作用就是強化美日同盟。文章指出,日本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最大意圖在于,通過加強美日同盟來提升威懾力。今后日本自衛隊和美軍一同展開活動的情況將增加,以亞太地區為中心,美軍的一部分活動有可能轉為由自衛隊承擔。作為行使集體自衛權必要的情況,日本政府提出了8個事例。其中包括朝鮮半島發生緊急事態、美國軍艦在運送從當地救出來的日本人時遭受攻擊之際自衛隊保護美軍軍艦以及攔截經過日本上空飛往關島和夏威夷的彈道導彈等,很多情況都是對美支援。

                  反觀美國,由于無法投入更多預算用于維持在亞洲的影響力,美國對于日本的這種行動表示歡迎。不過,自衛隊的海外活動受到美國動向影響的可能性將增加,在更為惡劣的環境下展開活動的可能性將擴大。日本政府為了有限度地行使集體自衛權,也建立了一定的制動器。

                  文章稱,這就是與日本關系密切的國家遭到武力攻擊、存在日本國民的權利從根本上被顛覆的明確危險等3個條件。安倍在記者發布會上強調稱,“3個新條件將成為憲法上的明確制動器”。而公明黨則認為,“存在明確危險”這一表述與最初的“有可能”相比限定性更強。不過,實際的判斷仍然存在模糊不清的一面。這是因為是否“存在明確危險”取決于首相的綜合判斷。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為了避免被卷入他國的戰爭,時任首相不得不慎重作出判斷,實際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可能性很小。如何判斷“(國民的權利)從根本上被顛覆”這一表述,仍然存在不確定的地方。

                  解禁集體自衛權后,日本自衛隊的國際合作活動或將大幅擴大。文章認為,這其中的重點之一就是對作為集體安全保障根據聯合國決議組建的多國部隊等提供的后方支援。日本以往將自衛隊可以活動的場所定位為“非戰斗區域”和“后方區域”,這兩個區域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當時未進行戰斗;二是整個活動期間戰斗行為不被進行,自衛隊只能在這些區域活動。今后將改變這一方針,探討在除了“戰斗現場”以外的所有區域進行活動。

                  盡管內閣會議決定文件中明確提出,如發生戰斗自衛隊就停止活動,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原則上救助與搜索活動仍可繼續進行。后方支援活動方面,除以前就可以進行的給水、給油等補給活動和醫療行動外,正在推進法律的整備,也允許自衛隊提供武器和彈藥。決議文件同時也放寬了自衛隊在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PKO)時對武器使用的規定。日本自衛隊可以進行在其他國家PKO部隊受到武裝集團襲擊時進行幫助的“趕去警護”、排除妨礙的“為履行任務而使用武器”。此舉同時也提高了自衛隊遭遇危險狀況的風險。

                  據悉,參與多國部隊等集體安全保障時的武力行使,沒有在此次的內閣決議中明確記載。自民黨主張,屬于武力行使的海上交通線上的掃雷作業不僅是集體自衛權,且應該在集體安全保障時也可進行。而公明黨提出反對,認為這將難免引起戰斗行為。有聲音認為,在進行法律整備時估計或將成為爭執的導火索。

                  與此同時,解禁集體自衛權后,自衛隊采取行動的手續也將被簡化。文章稱,著眼于武裝集團在釣魚島登陸等尚未發展到“有事”的“灰色地帶”事態,也被認為是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課題。日本自衛隊在因海上警備行動出動之際,須要內閣決定,而在履行相關手續時事態有進一步發展之虞。此次變更為了事前進行內閣決定,在首相承認的前提下,防相可以隨時發布出動的命令。

                  與此同時,日本在對潛艇的處理方面有先例。對“日本領海”潛航的潛艇發布執行海上警衛行動的命令所須的內閣決定已于1996年做出,至今依然有效。現在如發生類似事態,海上警備行動的命令可以隨時被發出。日本探討將這一先例適用于武裝集團在釣魚島“登陸”及日本自衛隊在日本船舶在公海遭遇到武裝集團襲擊等事態。此舉不需要進行法律的整備,只需內閣決議即可對應。

                  在日本媒體看來,安倍一心要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最大目的就是要針對中國。《日經新聞》文章還稱,安倍決心變更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憲法解釋的最大的理由是,日本被卷入的安全保障環境正日趨嚴峻。中國軍事力量的增強及朝鮮的核導彈開發在繼續,而美國卻因軍費的消減存在感下降。對日本而言強化本國的安全保障體制和加大對國際社會的貢獻就成了當務之急。

                  另外,考慮到日本的財政狀況和與近鄰各國的關系,大規模的增加防衛費這一選擇對日本來說是不現實的,此舉旨在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擴大自衛隊的活動提高日本的抑制能力。

                  安倍在記者會上表示,要制定考慮到一切事態沒有遺漏的安保法制,以備萬全本身將使把日本引向戰爭的企圖失敗,強調了通過集體自衛權強化美日同盟提高抑制能力的重要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7月1日強調指出,日本的國家發展走向歸根結底應由廣大日本人民來決定。中方反對日方蓄意制造所謂“中國威脅”來推進國內政治議程,同時敦促日方切實尊重亞洲鄰國的正當安全關切,慎重處理有關問題,不得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利益,不得損害地區和平穩定。

                責編:李宜馨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