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等中國軍隊真強大了 日本威脅就消失了

                2014-02-22 09:41 來源:人民網

                  安倍欲使日本成“能夠進行戰爭的國家”

                  使日本成為一個“能夠進行戰爭的國家”,是安倍最大的政治抱負。安倍曾多次表示,他這輩子最大的政治抱負就是修改日本現行憲法,擺脫戰后體制的束縛。

                  據新華社報道,1月19日,日本自民黨在東京召開一年一度的全黨大會,公布了2014年行動方針。方針不僅延續了往年“繼承參拜靖國神社”的表述,還刪除“宣誓不再戰”并增加了“對戰歿者表達尊崇之念”的內容。在去年8月15日“終戰紀念日”的講話中,安倍一改過去歷任首相演講的基本口徑,沒有做出“永不再戰”的表態。甚至在2014年元旦致辭中,信誓旦旦地宣稱:“奪回‘強大日本’的戰斗剛剛開始。”無不暴露安倍的好戰本質。

                  安倍企圖在今年4月的國會上,推動以憲法解釋的形式正式從法律上解禁集體自衛權,從而為日本能夠進行對外戰爭掃清最大障礙。如果安倍這一企圖得逞,將使時下日本在“能夠進行戰爭”的道路上,邁出最危險的一步。

                  如何避免中日第三次戰爭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近日發表文章認為,對中日關系的現狀和未來,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綜合起來有三種。

                  首先,一些人對目前的緊張局面不以為然,認為雙方都在玩政治,玩民族主義。一些國際評論家就認為,中日兩國政治人物都是為了內部政治的需要,在操作各自的民族主義情緒。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不想發生戰爭,等到國內問題穩定了,兩國的關系也自然會好轉。不過,這種看法過于簡單。況且,今天中日兩邊的民族主義都是真實的,并不僅僅是政治人物操作的結果。

                  其次,也有一些人認為中日兩國經濟已經高度互相依賴,兩國之間的戰爭難以想象,因為戰爭會給兩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種觀點顯然過于經濟理性。經濟上的高度互相依賴是對戰爭的一種制約因素,但經濟因素從來就沒有阻止過戰爭的發生。戰爭的發生往往非經濟因素所致。

                  第三種觀點和前兩種相反,也就是已經在國際社會開始盛行的“中日必戰論”。無論中國還是日本,雙方都存在“主戰派”,其觀點很簡單:“既然這樣,那就打一仗吧!”到目前為止,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主戰派還沒有跑到臺面上來,但如果情勢這樣升級下去,主戰派也可能成為主流。國際社會開始盛行的“中日必戰”悲觀論調也會強化主戰派的觀點。

                  要維持和平與避免戰爭,鄭永年認為,這三種觀點都是必須加以超越的。人們既不能忽視甚至漠視中日之間日益惡化的關系,更不能簡單地接受“中日必戰”的悲觀邏輯,而是應當更多地思考如何避免戰爭。戰爭的代價無法計算,不僅僅是人的生命、經濟、社會的代價,而且也會是永恒的痛苦記憶。釣魚島問題本身就是上一場中日戰爭的遺產。況且,現在社會更面臨著核戰爭的威脅,一旦發動戰爭將是毀滅性的。

                  一場準冷戰或許可以使雙方冷靜下來。更為重要的是,和日本的準冷戰也會有助于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存在一個外在的“敵人”對中國軍隊并不是一件壞事情。所有強國必須具有“假想敵”。沒有“敵人”,就不會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不會有國家的強大。等中國軍隊真的強大了,能打勝仗了,日本或者任何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威脅也就自然消失了。

                  中日關系本質上是中、日、美三國關系

                  鄭永年文章稱,中日關系在其本質上說是中、日、美三國的關系。

                  在處理和日本的關系上,中國免不了要和美國打交道。但在這方面,中國尤其不能對美國因素做出錯誤的判斷。對日本方面的行為,中國除了口誅筆伐,并沒有其他有效的辦法。中國的一個判斷是,日本那么強硬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國在背后。

                  中國要求美國不要站在日本這一邊,除此之外,對美國也沒有什么其他要求。不過,中國的這個判斷只對了一半,要求美國不站在日本一邊很難滿足。美日聯盟的存在并不是說,美國必定要站在日本這一邊,美國也可考慮持一個比較中立的立場。但有了美日同盟,美國有更大的概率站在日本這一邊,而根本沒有任何機會站在中國這一邊。如果放到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利益來考量,那么美國必然也必須站在日本這一邊。

                  美國對日本可以有影響,但這種影響隨著美國的相對衰落,變得有限。盡管日本理論上也一直在強調美日同盟的重要性,但也開始不那么相信美國了。日本現在想借用美國的力量,成為正常國家,重返國際舞臺。

                責編:王芳菲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