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工業4次選擇:北約炸使館鞭策軍工發展

                2013-07-10 07:51 來源:中國航空報

                  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60多年來,經歷過四次戰略選擇。

                  第一次選擇:修理、仿制、制造

                  第一次選擇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在蘇聯“老大哥”援建下,走“修理、仿制、制造”之路。這次選擇,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初步建立起了新中國航空工業體系,同時也留下了航空工業習慣于仿制思維、缺乏創新意識的陰影。

                  歷史這樣記載第一次選擇所取得的成果:

                  在國家重點扶持和前蘇聯的技術支援下,一批航空高等院校和13個重點骨干企業得以組建,航空工業實現了由修理到仿制再到自行設計的跨越:1954年我國生產的第一架飛機初教5試制成功;1959年,我國第一架超聲速噴氣飛機殲6試制成功,使我國跨入了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批量生產噴氣式戰斗機的國家行列。殲5、殲6、殲7、運7、運8等飛機的研制成功,大長了國人志氣。

                  僅以1954年為例,就可以看出當年航空工業的生機勃勃:

                  1954年7月3日,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初教5(仿蘇制雅克-18)教練機在南昌飛機廠首飛成功。7月20日,初教5通過國家鑒定,試制成功。8月1日,毛澤東主席給南昌飛機廠親筆簽署嘉勉信。

                  8月26日,初教5飛機被批準成批生產。初教5是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走向制造的里程碑。

                  8月18日,株洲航空發動機廠試制成功愛姆11型(M11)活塞式發動機。9月18日被批準投入批量生產。這是新中國航空工業制造的第一種航空發動機。10月25日,毛澤東主席給該廠親筆簽署嘉勉信。

                  1954年,航空工業邁出由修理過渡到制造的第一步。共修理飛機550架,制造飛機備件241項,14764件,試制新品127件。全年共修理發動機2278臺,制造發動機備件97項,183049件。制成9架雅克18飛機,18臺愛姆11發動機。

                  第二次選擇:靠山、分散、隱蔽

                  第二次選擇是在中蘇關系破裂期間。面對前蘇聯要求償還債務的經濟壓力和陳兵百萬的軍事壓力,中國不得不“勒緊褲腰帶”準備打仗,走“靠山、分散、隱蔽”的“大三線”、“小三線”建設之路。這次選擇留下了布局分散、大而散、小而全的隱患。

                  當時國家的布局,是一種戰爭的布局。考慮的是打垮我一套,我還有另一套。上百家工廠配套出來一架飛機。同樣一個關鍵零件,有好幾個工廠在做。飛機維修、制造分工都很細,教練、小型戰斗機、轟炸機,分別布局。

                  1964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毛澤東從存在新世界戰爭嚴重危險的估計出發,提出把全國劃分為“一線”、“二線”、“三線”的戰略布局和建設“大三線”的方針。

                  根據中央精神,航空工業做出“三線”建設部署,有計劃有步驟地把“一線”、“二線”的企業向“三線”搬遷,由此拉開了航空工業“三線”建設的序幕。

                  1965年2月20日,國防工辦趙爾陸副主任提出“三線”布局必須認真貫徹執行“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而關鍵又在于分散。

                  1966年2月12日,劉少奇指示:“靠山,分散,隱蔽,中心是隱蔽,要采取措施。”

                  此后,“三線”地區對建設問題發生嚴重分歧。分歧是“關鍵在于分散”還是“以隱蔽為中心”。

                  1968年7月15日,針對上述分歧,三機部上報初步調研報告。報告指出,1966年2月“以隱蔽為中心”的指示以及3月以后部領導決定推倒重來,重新選擇廠址,改變總圖布置,就地分散,并普遍推廣“鑲、嵌、埋、貼、座”等隱蔽措施,開挖大量土石方等做法,嚴重影響了建設進度,浪費了大量國家資財,致使一批工廠的布局和總圖布置過度分散,給生產和職工生活造成了長期不合理的后果。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有一種流行說法,叫做“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三線”建設,就是一張很大的白紙,那上面寫了很多文字,畫了很多畫圖,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一直寫到、畫到改革開放之后。這是中國在特定條件下做出的選擇,自有其歷史必然性。但這張畫圖是否最新最美,還要由歷史做出檢驗。 

                責編:馬珊珊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