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大數據成美最高國策 中國幾十年內難超

                2013-06-28 20:18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再說“我們生活在一個網絡時代”的話顯得有點落伍了。目前,最時髦的說法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數據時代”。不僅商家可以從大數據中“挖出商業金礦”,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還直接把“大數據戰略”形容為“未來的新石油”。對美國情報機構來說,想監視“心懷不軌的人”,大數據就是“無價之寶”。但人們最近對大數據的情感可以說是愛恨交織。美國前情報人員斯諾登披露出來的“棱鏡”計劃,令人們開始深入思考,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兼顧安全與自由、國家利益與個人隱私。

                  “大數據戰略”上升為美國最高國策

                  “棱鏡門”與美國的“大數據戰略”有著必然聯系。2012年3月,奧巴馬政府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最高國策,認為大數據是“未來的新石油”,將對數據的占有和控制作為陸權、海權、空權之外的另一種國家核心能力。另一方面,美國以反恐名義,更希望大數據能有所貢獻。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網絡空間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基于互聯網資源和技術優勢,美國已具備對全球網絡空間的監視控制能力。斯諾登披露的“棱鏡”計劃,緣于美國政府的“星風”監視計劃。2004年,布什政府通過司法程序,將“星風”監視計劃分拆成由國家安全局執行的4個監視計劃,除“棱鏡”外,還包括“主干道”、“碼頭”和“核子”。其中,“棱鏡”用于監視互聯網個人信息。“核子”則主要負責截獲電話通話者對話內容及關鍵詞。“主干道”和“碼頭”分別對通信和互聯網上數以億兆計的“元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霸獢祿敝饕竿ㄔ捇蛲ㄐ诺臅r間、地點、使用設備、參與者等,不包括電話或郵件等的內容。

                  “棱鏡門”事件越鬧越大,歐盟委員會負責司法、人權和公民事務的委員維維亞娜·雷丁19日表示,美國“棱鏡”秘密情報監視項目讓歐盟必須盡快通過新的法律來保護歐盟公民的個人數據。歐洲人民黨為歐洲議會第一大黨團,該黨議員也表示,支持相關“限制”美國索取歐洲公民個人隱私數據的提案。但歐洲的法案對美國政府情報部門的約束力有限,有評論認為,這些“限制”顯得蒼白無力。

                  據秦安介紹,我國2012年10月成立了中國通信學會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從時間上看似乎并不落后于美國。但大數據應用涉及整個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產業鏈,美國在大數據應用上的領先程度由思科、微軟、谷歌等跨國IT公司的實力所決定,恐怕中國在幾十年內難以完全超越。

                  美國信用營銷分析專家張川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大數據分析的應用上,美國政府和大公司領先新興國家至少20年。15年前,美國的信用卡公司就可以進行數據挖掘實現精準營銷:在合適的時間,通過合適渠道,把合適的營銷信息投送給每個顧客。隨著智能電話和電腦網絡的普及,美國政府和大公司把自己的觸角伸到個人生活的每個方面。美國個人的一切在線行為數據都被收集儲存,再加上已被有關機構掌握的個人信用數據、犯罪記錄和人口統計等數據,有關公司和政府機構可以運用數據挖掘的辦法,監控和預測個人的行為,并做出相關決策。

                  邁克·弗勞爾斯是紐約市打擊金融犯罪行動組主管,他最近被賦予一個新的職務——“紐約市首席分析官”。在弗勞爾斯看來,大數據在市政管理中的應用帶來的好處是有助于優化行政資源的使用,使公共支出產生最大效益。大數據在紐約市的執法、經濟規劃、防災和災后恢復等方面都有應用。比如,大數據的應用,可讓執法人員先發制人,在犯罪行為造成損害之前就采取行動。

                責編:南樂天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