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地協同演練現場
3月下旬,一場陸空協同演練在廣州軍區某裝甲團展開。與以往不同的是,參演的直升機不是從200多公里外的陸航機場飛來,而是直接從裝甲團營區起降,幾分鐘就能往返訓練場。
團政委汪平告訴記者,自從去年10月團里修建的直升機停機坪投入使用后,他們與陸航部隊的協同訓練便從以往的“年夜飯”變成了“家常飯”。
陸空協同,是裝甲部隊軍事訓練的重點內容。過去,受場地限制,只有在軍區合同訓練基地舉行大型演習時,該團才能與陸航部隊“打照面”。去年,這個團結合新營區建設,在毗鄰團綜合訓練場的地方修建了一個永久性直升機停機坪。經上級協調后,陸航部隊直升機可在營區內“筑巢”,陸空協同訓練實現了常態化。
演練進入白熱化,直升機分隊以密集火力摧毀藍方碉堡工事,為紅方裝甲分隊開辟通路。記者在演練現場看到,該團裝甲、炮兵等10余個兵種與直升機密切協同,默契配合。“過去開展陸空協同訓練,空中力量大多用無人機模擬,訓練效果不太理想,如今不同了!”裝步一連班長、四級軍士長萬明說:“直升機就在頭頂,就像是真正在打仗!”
夜幕降臨,戰機在裝甲營區降落,某陸航旅大隊長肖志剛和戰友們入住裝甲團。陸航旅、裝甲團官兵抓緊時間交流學習。記者在該團作戰指揮中心看到,雙方參訓指揮員正采取視頻回放、數據論證等方法,對白天演練的課目進行復盤推演,查找問題。該團參謀長袁素軍說:“以往演練之后,陸航飛行員就飛走了,如今我們雙方可以及時深入溝通,訓練剛結束,研討就開始了。”
陸航戰鷹起降裝甲部隊營區,帶來的變化不僅在訓練場。記者在裝甲團看到,食堂有了飛行員專灶,油庫有了直升機儲油罐,裝備保障中心開辟了直升機維修保養器材庫,軍官訓練中心掛起了空情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