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朝鮮在聯合國反對全球武器貿易條約

                2013-04-01 09:10 來源:環球網

                  伊朗朝鮮被指在核武器和導彈技術上相互合作

                   伊朗朝鮮被指在核武器和導彈技術上相互合作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3月28日報道,由于伊朗和朝鮮的反對,聯合國成員國未能在周四(3月28日)就第一個國際武器貿易條約達成一致,該條約旨在對每年800億美元的常規武器貿易進行管制。這使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不得不繼續下去。

                  聯合國武器貿易談判已持續了七年之久,就在會議最后一輪結束前,大會主席準備宣布條約通過時,伊朗和朝鮮的外交官突然提出反對,迫使談判破裂。敘利亞也對條約的最終文本提出了反對,但表示不會阻礙條約生效。目前,聯合國正展開積極的外交努力,爭取美國、俄羅斯、中國已及其他主要軍火生產商同意條約。

                  據悉,條約草案包括的武器有坦克、裝甲車、大口徑火炮、戰斗機、攻擊直升機、戰艦、導彈以及導彈發射器,同時還包括一些小型武器和輕武器。

                  據聯合國估計,每年大約有50萬人在武裝暴力沖突中喪生。人權組織將這些死亡歸咎于毫無控制的武器流通。然而伊朗和朝鮮卻表示條約限制過多。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哈扎伊(Mohammad Khazaee)在大會上表示:“(條約)沒有對國家固有的自衛、抵御侵略和保護領土完整的權利進行規定。”一位朝鮮外交官則稱條約草案“很冒險,很可能被軍火出口大國從政治上操縱。”他還表示條約損害了軍火進口國的利益。

                  伊朗和朝鮮在條約達成一致前的突然反對,使來自澳大利亞的大會主席彼得·烏爾柯特(Peter Woolcott)不得不宣布中止會議,改為幕后談判。

                  如果各國不能在格林尼治時間周五(3月29日)早上4點前就條約內容達成一致,那么整個談判就宣告破裂。此前在去年7月的武器貿易條約談判也是以失敗告終,聯合國大會宣布今年的談判將是最后一次努力。

                  不過條約的支持者下周的聯合國全體大會上尋求投票通過條約,條件是193個成員中有三分之二多數同意。2006年,聯合國大會投票通過了一項關于常規武器的未管制貿易的條約。如果今年這項條約通過,將會成為自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后最重要的關于武器的協議。

                  條約草案協商的目的在于使各國對武器的貿易進行評估,判斷是否這些武器會被用于大屠殺、戰爭犯罪或者有組織犯罪團體的恐怖活動。

                  大會主席烏爾柯特在本周三(3月27日)向聯合國成員國分發了最終條約文本,并要求在24小時內對文本做出回應。各國外交官表示他們沒有想到主要軍火生產商會阻止條約生效。

                  美國一直反對該條約對彈藥實行的完全控制。不過,彈藥控制已經被放在條約的附件里,并未要求強制監管,因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彈藥生產商。

                  一名歐洲的談判人員表示,俄羅斯認為條約對武器走私的規定不夠有效,沒有對非國家行為體進行詳細的規定,如敘利亞反對派和車臣叛軍。俄羅斯和中國對于提交武器交易量報告一條也存有擔心。

                  最新版本的條約文本規定:“報告將不包括具有商業敏感性的和相關國家安全的信息。(實習編譯:李通 審稿:李亮)

                責編:劉睿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