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國內新聞 > 正文

                春節盡孝,不能止于“朋友圈”

                2018年02月21日18:14  來源:新華網

                5034
                  新華社蘭州2月18日電 題:春節盡孝,不能止于“朋友圈” 

                  新華社記者姜偉超

                  除夕剛過,一張“能轉走疾病”的“佛系保佑媽媽圖”刷爆微信朋友圈,不少人接力轉發為父母祈福,熱度之高連畫作原作者都始料未及。這位作者辟謠“沒有特殊含義。希望大家過年多陪陪家人,陪伴才是最好的獻孝心方式”。

                  孝在中國被稱為百善之首。互聯網的發達,為很多人提供了表達孝心情感的新渠道。“朋友圈”里那些祝福和祈禱,既有國人對父母“愛你在心口難開”的親情,也包含了兒女“難報三春暉”的思念、愧疚、反思……這些情緒的匯聚、發酵,激發起更多孝心孝行。

                  在“隔空示孝”的同時應當明白,孝心重在身體力行。曾經,“父母在,不遠行”是為孝。時代變遷,今天,拼搏的人往往天各一方,行孝自然不可能囿于此念。從牙牙學語到奔向社會,子女每成長一步,都意味著離父母更遠。成家立業后,父母由天天在一起相伴的家人,變成了手機通訊錄里的名字;兒女對父母的孝也由時時承歡膝下,變成了一句遙遠的問候。陪伴,這種生活的必需品,成為了很多人難以執念的奢侈品。

                  “家里挺好的,放心吧。”這句話很多離家的人都聽過,但它背后浸透的思念誰能體會?當你在外拼搏了一年,年邁的奶奶做好粉蒸肉等你回家,她期待的是又可以拉著小孫子小孫女的手說說話;當老爸老媽用一桌兒時的味道洗去你一年的疲憊,所求的只是與你靜靜地相聚幾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朋友圈”里的孝心可褒,走出“朋友圈”的陪伴卻更可貴。

                  在“朋友圈”里表達完孝心后,千萬記得要接過媽媽手里正在洗的碗,拿起爸爸打掃衛生的拖把,或是幫他們揉揉酸疼的肩膀,陪他們坐下拉拉家常。“我愛你”不一定用嘴巴說給父母聽,但一定要用行動讓他們感知到。

                  “兒女燈前,父母膝下”是人生至福。每一個能用行動直接向父母表達孝心的日子,都應該成為兒女“分秒必珍”的美好時光。

                文章關鍵詞:春節;盡孝;不能止于;朋友圈 責編:邵恰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春節與中國傳統時間制度的現代轉換

                  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由于傳統中華文明的廣闊輻射范圍,亞洲各國在古代也大都以我國的歷法為標準,有著過年的習俗。能否協調好原有文化制度下的紀年歷法觀念與現代時間制度的沖突,考驗著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

                • 【大家談】移動互聯帶來戊戌狗年“新年俗”

                  春節作為國人的集體性儀式,成為我國傳統佳節中最重的節日。但辭舊迎新的時刻和闔家團圓的聚會卻成為一種“難得”,難得陪伴、難得團圓、難得辭舊迎新,新春佳節在移動互聯時代下,也應思索:闔家團圓的時刻,該用什么樣的方式更好地表達內心的這份團圓和祝愿。

                • 外國人過中國春節有多拼?看完這些就服氣

                  很多中國人覺得過年太累,年味兒越來越淡了,春節只是換個姿勢的吃吃喝喝。除了包餃子、湯圓,還有這些春節的民俗活動,外國人學起來也是相當認真↓↓↓  寫福字,這個握筆姿勢使了大力氣。

                • 天文專家:從1914年到2018年 現行“春節”105歲

                  中華民族傳統歷法歲首正月初一,現今無論中國還是海外華人都統一稱為“春節”,但在中國歷史上卻稱之為“元旦”。辛亥革命后,1912年起采用公歷,但用“民國”紀年,1月1日為公歷歲首;1914年起把夏歷正月初一定作“春節”,為農歷歲首。

                • 和著春節的節拍,“五個一百”讓“年味”更加香醇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飛逝的光陰里,歷史已寫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 母親的電話“怕”和微信“不怕”

                  前幾年,每逢中秋和春節前夕的中午和晚上,母親總是給我電話打個不停,電話接通后,我問母親有啥事,母親總是一個勁地說“沒事,沒事,就是想給你打個電話,看你在哪兒......”。

                • 春節一線白酒不愁賣

                  狗年春節即將到來,酒水市場一片火熱景象。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相比往年,今年白酒節前促銷力度明顯減小,一二線品牌價格有增無減。盡管如此,飛天茅臺、五糧液等名酒依然供不應求。

                • 春節回不回去都要有“家和遠方”

                  呼吁回家過年別成為道德綁架,春節回不回去都要有“家和遠方”。很多“不回家過年”的人也應該得到尊重,他們在遠方的堅守注解了“我們不一樣”。

                • 春節來臨 2月物價或抬頭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6%,同比上漲1.5%。

                • 春節前換不換房?節后房屋租賃市場或漲價

                  通常來說,春節前后是住房買賣市場的傳統淡季。往年樓市成交數據顯示,1月至2月的住宅成交量在全年中處于低位,即使是過完年,買賣市場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才會回溫。但相比買賣市場,住房租賃市場卻會在春節后迎來旺季。

                • 文明出行是對堅守者最好的致敬

                  誠然,旅客買票乘車,享受服務是無可厚非,列車員打掃衛生也是他的本職工作。但身為旅客,不能把“扔垃圾”與“亂扔垃圾”混為一談。

                • 臨近春節,出租車“變少”了?

                  “等了半個小時,只看到三輛空車,但是這三輛車看見我招手也不停,不知道是咋回事兒。”昨日,市民鄭先生致電大河報熱線講述自己的遭遇,同時提出疑問:為什么感覺臨近春節后,市區里的出租車少了很多呢?

                • 今年春節鄭州繼續禁炮 違規經營者最高可罰10萬元

                  自2016年執行《鄭州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規定》后,鄭州進入“禁炮令”時代。從限炮到禁炮,鄭州的政策管控越來越嚴,禁炮的范圍也越來越大。

                • 春節出境游再添便利

                  近日,澳大利亞最大的出租車電子支付公司Cabcharge宣布與支付寶合作,將有2.2萬輛出租車支持支付寶付款,這占到了全澳洲出租車總量的97%。

                • 春節出游 打開這份健康提醒

                  對于北上的南方人來說,往往對自己抗寒的能力估計不足又或者防寒措施沒做到位,以至于出游北方變成一場遭罪又可怕的經歷,因為分分鐘會凍傷、摔傷。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