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對接好在哪?
曾經有這樣一句話說得不錯:“如同洋流交匯處的活躍生態,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美好夢想交集在一起”。
洋流交匯,魚蝦肥。兩國合作是有好基礎的,1952年,中國就用大米換斯里蘭卡橡膠。
這一次,習總和拉總簽署了《中斯關于深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行動計劃》,推動發展了一批大項目,比如啟動中斯自由協定談判,比如剛才說得那個港口。
*借力使力:
斯里蘭卡位置有多重要?看看鄭和那個時候的歷史就知道了。
鄭和七下西洋,四次進出斯里蘭卡。并在這里留下了著名的鄭和碑。元首會談后有場活動,就是拉總向習總贈送鄭和碑拓片。
港口合作的事,拉總習總都重視,為什么?
拉總特別喜歡提“馬欣達愿景”,其中一個夢想就是,打造印度洋航運和商務中心。而中國,用拉總的話說:“有了中國朋友的幫助,斯里蘭卡人民可以夢想成真”。
對于中國來說呢,港口城是斯里蘭卡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中繼點的重大舉措。也就意味著,海上絲綢之路,這里是一個重要的點。
再多說兩句,上期我們說到現在的中國外交,絕非一碗水端平,該近的近,該遠的遠。這背后,有實力的支撐,更有外交智慧的博弈。一年多來的棋局上,大大步步經略,妙棋不斷。(記得老聶說過,大大會下圍棋,水平不錯呢!)
對了,在斯國,彭阿姨有場單獨的活動,在當地媒體一亮相,贊聲不斷。
這兒有捐獻眼角膜的光榮傳統。單向中國一個國家,就捐贈了千余枚眼角膜。
中國醫療小組打算給斯國1千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
彭阿姨的這場活動,就把這兩件好事連在了一起。(他倆本來就是一個詞嘛:光明!)
活動就設在拉總私邸。10歲的男孩許鵬飛,專程從國內趕來。他重獲光明,尋恩報恩來了。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一個男孩子這樣,國家更是這樣。斯國說,中國是首個不僅表示感謝而且還作出愛的回饋的國家。
所以呢,被感動了的斯國決定,讓捐贈來得更猛烈些吧:繼續給中國捐贈10枚角膜……
現場,鵬飛為一位老人,慢慢揭開了紗布。這位老人,是接受復明手術的斯國白內障患者。
新華社攝影大拿作品
聽聽彭阿姨的原聲:
“友誼從點滴做起。角膜捐贈和白內障手術為患者帶來光明,你們是愛的使者,在兩國人民之間建立了愛的紐帶,讓我們繼續揚起愛的風范,使兩國友誼永遠流傳下去。”
句句不離“愛”。美好,在你的小心臟里緩緩流淌了是不是?很多微友認為,慈善大使彭阿姨是咱中國新的“軟實力”。回顧一下這些圖,你覺得呢?
很多微友認為,慈善大使彭阿姨是咱中國新的“軟實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