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稱星云大師贈習近平《百年佛緣》

                2014-02-21 07:13 來源:海外網

                  知情人士稱星云大師贈習近平《百年佛緣》(圖)

                  兩岸各界人士座談會2月19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在會中發言。(圖 佛光山提供)

                  知情人士稱星云大師贈習近平《百年佛緣》(圖)

                  兩岸各界人士座談會2月19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與會。

                  知情人士:星云送習近平的書是《百年佛緣》

                  海外網2月20日電 據中評社報道,兩岸各界人士座談會2月19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在會中發言,針對“中國夢與人間佛教”,提出四點看法,包括1.發揚中華文化要加強軟實力的建設。2.兩岸和平要以五和為基礎。3.心靈富足要實踐三好四給。4.人間佛教有益于國家社會。

                  大陸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國民黨榮譽主席、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連戰出席座談會并分別發表講話。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8日傍晚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所率領的訪問團。習近平在見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時特別表示:“大師送我的書,我全都讀完了。” 佛光山人士透露,星云送給習近平的書是《百年佛緣》全集,是在去年底出版時送的。

                  星云19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兩岸各界人士座談會談話全文如下:

                  尊敬的俞主席、連主席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吉祥!

                  星云這次有幸能隨 連主席再次來到北京拜訪習總書記和各位領導,無任榮幸。習總書記近年所倡導的“中國夢”以及現在兩岸都強調的“弘揚中華文化”,可說異曲同工,我覺得對國家社會都有重大貢獻。對此,我有以下四個意見,提出來就教于各位:

                  一、發揚中華文化要加強軟實力的建設

                  在我個人認為,“中國夢”就是要團結,就是要進步,就是創新,就是發展。講到中華文化,一直以來,大都強調大好錦繡河山、歷代宏偉的建設、豐富的文物寶藏等,但我建議,當今弘揚中華文化的重點,更要加強軟實力的建設,例如推動詩書禮樂等。

                  因為詩書可以言志,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禮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人的品格,尤其現在最需要培養中國人的氣質和志節。過去的圣賢如孔子、孟子、老子、莊子,以及數千年來許多文人學者、國家棟梁、忠臣烈士,他們忠君愛國的情操,都成為歷史典范人物。現在,我們更要加強詩書禮樂的內涵,把國家建設為“禮儀之邦”,泱泱大國,無論走到任何地方,讓世人對華夏民族刮目相看。

                  二、兩岸和平要以五和為基礎

                  我認為,現在兩岸的問題是急不來的,兩岸都是中國人,自然有“血濃于水”的情感,只要假以時日,自然就會一家親。二千六百年前,佛陀建立佛教“六和僧團”,在我的想法里,“五和”可以幫助兩岸之間有序的和平發展。所謂“五和”:

                  首先是“自心和悅”。臺灣與大陸之間要像兄弟情誼,人民要從心里相互尊重友愛,臺灣人喜歡大陸人,大陸人喜歡臺灣人,彼此心里和悅,和平自然水到渠成。

                  其次是“家庭和順”。由于時代的改變,幾十年來,固有的家庭倫理已經有所改變,甚至日漸式微,現在,我們要恢復家庭的禮節,重視倫理的建設。家庭和順,就是和諧社會的前提。

                  再者是“人我和敬”。現在兩岸之間交流愈來愈密切,無論是朋友之誼,商貿互惠,都建立了正向的關系。希望雙方重情義、講誠信,彼此和敬互愛,加強來往,來來往往,往往來來;你來我往,我往你來,到最后兩岸一定一家親。

                  能做到“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就能“社會和諧”,進一步追求“世界和平”。兩岸人民攜手并肩,行走在國際之間,都會受到肯定與尊重。

                  三、心靈富足要實踐三好四給

                  現在,我們除了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獨占鰲頭,在士農工商、科技、經濟的建設上,也逐漸凌駕世界各國。不過,我們并不希望人民百姓只追求財富的增加,成為暴發戶,尤其士農工商各界,更應共享共有,除了改善社會經濟,提升生活品質,也希望人民在心靈上獲得富足安樂。

                  因此,我鼓勵“三好”與“四給”,希望人人做好事,人人說好話,人人存好心,政府與人民都要相互“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懂得不僅自己擁有,并且樂于與人分享,這就是心靈富足的良方。人心祥和富有,人民幸福快樂,便能建設美麗芬芳的社會。

                  四、人間佛教有益于國家社會

                  過去太虛大師、趙樸初居士主張“人間佛教”,我一生也致力推動人間佛教,倡導入世、慈悲、和諧、寬容的價值,因為人間佛教有益于國家、社會、人心的建設。

                  所謂“人間佛教”,和過去的佛教稍有不同,現在的人間佛教,已經從山林走向社會,從寺廟走入家庭,從僧眾走到信眾,從談玄說妙走向實踐服務。

                  翻開歷史冊頁,佛教從未與政治對立,人間佛教更可以輔政治心,幫助國家穩定社會次序、改善社會風氣、凈化社會人心,以及建立正知正見的信仰,讓人民的身心獲得安頓。我們希望政府加強佛教人才的訓練,讓中國的佛教徒都能“以戒為師”、樹立道德,讓人間佛教的因果觀、業力觀,以及禪文化的精神,成為中國人普遍善美的教育。我相信,人間佛教可以豐富中國夢的內涵,我也深信,只要每個人都為社會廣植善因與福田,帶給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一定會早日實現。

                  以上四點,是我此來北京的一點意見,敬請酌參。在此至誠為各位祝福,新年平安吉祥、諸事如意。

                責編:王芳菲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